李鸿章在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024-10-31 23:19:2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创办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他创办的近代海军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实力;两次对外战争求和,均与慈禧太后的态度有关,李鸿章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他只是执行者;李鸿章思想上有开明的一面,看到了时代潮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他不能过分苛求。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鸿章所办企业,均采取封建式管理,他中饱私囊。这些企业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企业,它只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所掌握的近代化军队在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没能发挥其国防作用。是否增强国防实力主要不是看装备,而是看掌握军权的人;他迎合慈禧太后,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千古罪人,他既是清廷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决策者;思想上与顽固派没有本质区别。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李鸿章是地主阶级封建官僚,他一生所有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网友(2):

既然是写论文,可以看看高三的教科书阿,抄一遍就可以拉,大家都是这样的。
咳......
事情是这样的:李鸿章其实因为签了几个屈辱条约,自己也看不过去了,因为总不能一直被别人欺负阿!
所以提出“练兵制器”,总的来说是为了保护封建君主的一个运动,但是,它却为30年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拉!

网友(3):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先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天津开滦煤矿,又接手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洋务派的领袖人物,推动洋务运动发展,

网友(4):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实质上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为推动封建统治秩序的发展而进行的一次调整,不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状况。

网友(5):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农业帝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城下求和的耻辱,极大的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一部分仁人志士突破愚昧无知,从反省的角度出发,睁眼看世界,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对比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人站在时代的前列,率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题。但这一思想在当时未能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这个时代主题付诸实践。李鸿章既背负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沉重的包袱,同时又是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有识之士。他们勇敢的接过魏源“师夷长计以制夷”的思想,主动借西法以自强求富,明智的作出了选择。
能不能因洋务运动有借西方先进舰炮镇压农民起义的一面,能不能因洋务运动见效不大乃至失败,能不能因李鸿章负责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而误国丧权,就把着一运动的积极的,进步的一面全面否定和抹杀掉?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当然,李鸿章之所以要主持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导致其终不能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化的性质。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给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启迪;人类的文明是全球性的,中西文明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艰难曲折充满斗争的。开放是强盛的门户,闭关是弱者失去自信的表现。只有开放才有出路;但这种开放和交流应当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价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洋物运动也是它的主持者李鸿章给人们留下的、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得出的历史教训。
李鸿章不是一个单一的人,从一定程度上讲,他是晚清时期,尤其是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化身。他的事业的失败,他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屈辱和灾难,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制约的结果。至于李鸿章所倡导主持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败为标志而宣告其失败的结局,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在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东方殖民地的大背景下的必然结局。
李鸿章是一个带有时代和社会深刻印记的最突出的复杂和悲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