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国际歌》歌词的含义及奋斗精神

2024年11月28日 19:05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就是指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今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们一定要坚信共产主义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的曲折性,并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另:
大约在1920年,《国际歌》就传到了中国,而且被翻译成中文。但是,
这些翻译的歌词太文绉绉了,大多数工人很难理解它的含义,唱起来也很不
顺口,所以并没有“流行”起来。就在这一年,瞿秋白在去苏联考察的途中
,第一次听到了雄浑激昂的《国际歌》。那是一个几万人齐声同唱的宏大场
面:人们的脸上带着热情和坚定的神情,歌声慷慨嘹亮,使人热血沸腾!瞿
秋白被这样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也被这首充满革命精神的歌曲感染了。他想
,一定要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让中国的劳苦大众都能传唱。1923年,
瞿秋白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余,终于有空来翻译《国际歌》了。瞿秋白知道
,要把歌词从法文翻译成中文并不难,难的是要使这些歌词的意思一读就懂
,要像平时说话一样朗朗上口。瞿秋白对照着原文,一字一句地琢磨,终于
把几大段歌词都翻译成了白话文。接着,他又用一架小风琴伴奏,一边弹着
旋律,一边轻轻地哼唱。可是,翻译“国际”一词却把瞿秋白难住了。原来
,在法文中,“国际”这个词有五个音节,可是翻成中文的“国际”却只有
两个音节。瞿秋白把“国际”这个词翻来覆去地念唱,但无论把哪个字拖长
音,总是觉得唱起来很别扭。怎么办呢?
瞿秋白的脑海里又浮现起在苏联亲身感受万人同唱《国际歌》的场面,
耳畔回响着当时听到的歌声。突然,他想到,可以用音译的办法来翻译“国
际”这个词,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歌唱时的节奏了!而且,这样翻译,能使全
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能从歌声中找到知音。于是,瞿秋白便根据法文的“inte
rnationale(国际)”的读音,将它译成了“英德纳雄纳尔”(后来其他译者

网友(2):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国内,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着手翻译《国际歌》。她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他更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决心,要将《国际歌》重译,让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宗旨,就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让它很容易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化门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里。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着手译《国际歌》了。他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时而沉思斟酌,时而自弹自唱。每一句歌词定稿,都要如此反复再三。他译着,唱着,译到“国际”一词时,他站了起来。这个词,汉语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老长一串音节。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将成为“国际———,就一定要实现”,“国际”一词,拖得这么长,那将是很难唱也是十分不悦耳的一句。
瞿秋白为这个词怎么翻颇费思索,他在小屋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哼着,想着。在莫斯科的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那向往社会主义而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激动歌唱的声音,那解放了的苏俄人民幸福欢歌的声音,以及他自己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声音,都汇集成一片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际。他忽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边,手指按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着《国际歌》的这一段。随着琴声清晰的节奏,他用不很高的,却十分庄严的声音唱出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是那样和谐地融和成一体了!瞿秋白终于用音译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国际歌》译成后,他曾对曹靖华说过:“‘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讲台,在一群爱国青年中间,与任弼时等师生一起唱起了《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旋律,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瞿秋白在重译《国际歌》11年后,于1935年2月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临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而我们今天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则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副歌译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