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交通问题都是城市空间问题”。因为交通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城市居民工作、购物、游憩等各类出行需求产生的,如果规划不当,人为拉长交通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距离,就会造成长距离交通流;另一方面,如果城市空间不合理,大部分目的地仍然在中心区,而房价升高和外来人口进入又使大部分就业人口都在郊区居住,这就造成单中心下几乎所有人都涌入中心城,造成拥堵和污染。因而,交通问题的解决肯定要从城市结构入手。
第一,宏观层面引导多中心布局,上海北京仍然是单中心,中心密度要远远大于郊区,出行距离较大。而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中心和外围比较平均,出行距离也下降了,直接原因就是多中心的建设。当然,多中心不仅仅是空间问题,更涉及到财税、政府考核方式、产业升级等。据研究,多中心的城市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空间绩效。
第二,一般来说,形成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城市空间-交通”的三级对应结构。前面第一点说了宏观层面的;中观层面,各级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副中心或片区中心,通过良好的设施吸引人;微观层面,重视社区建设,在社区内完善交通对接,形成不同于长距离轨道交通体系的交通网络。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对接,与自行车等慢行系统的对接等;还有就是要完善支路和微循环交通系统。
第三,从不同尺度考虑职住平衡,但主要在宏观上考虑各类就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微观层面可以适当考虑一些混合功能的城市设计。
第四,合理考虑各种大型公共设施布局,比如体育场、大剧院等,如果是中小城市,这类设施带来的人流对城市总的交通网影响巨大。
第五,对外交通设施和网络的组织也是与城市空间密切相关的最后,强调一点,一定注意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修路、拓宽道路将会是灾难性的。
1.题目好大,不好回答。城市规划分为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规划设计里面还有专门的交通规划;交通规划里面还有专门的桥路设计,流量测算等等...
2.好复杂,打了好多字又删了,中间有太多模棱两个的东西,为了别误导他人我还是不说了吧,仅提几个关键词,公交优先,TOD,避免卧城的出现.... 如果希望继续交流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