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还用套版色干吗呢?四色不是可以了吗?

2024-10-30 11:20:40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套色印刷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套色印刷机套色印刷是一种复杂的、高度精密的技术。比方,要印红黑两色,那就先取一块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另外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每一块版都不是全文。

  目录

  基本概念
  套色顺序
  必须遵循的原则
  不能不看的十四条原则
  相关设备
  浮雕微结构印刷
  套色不准现象解析印前设计
  胶印印前控制
  半成品控制
  网版制作
  网印机的调整
  丝网胶片预缩
  基本概念
  套色顺序
  必须遵循的原则
  不能不看的十四条原则
  相关设备
  浮雕微结构印刷
  套色不准现象解析 印前设计
  胶印印前控制
  半成品控制
  网版制作
  网印机的调整
  丝网胶片预缩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印刷的时候,先就一块版印上一种色;再把这张纸覆在另一块版上,使版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再印上另一种色,一张两色的套色印刷物就完成了。假如印刷的时候粗心大意,两块版不相吻合,或者刻版的时候两块版上的字位置算得不准确,那么,印成之后,两色的字就会参差不齐,无法阅读。如果要套多种颜色,都可以照这办法去做,不过套色越多,印刷起来越费事,所以需要极其熟练的技术。这样用各种颜色套印出来的书,如果印在洁白的纸上,真是鲜艳夺目,美不胜收!这种套印的方法,至迟在公元十四世纪的元代就已经发明了。元代的时候,中兴路(今湖北江陵)所刻《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但是到明代公元十六世纪末,这方法才得以广泛流行。明代万历年间闵齐伋、闪昭明、凌汝享、凌蒙初、凌瀛初都是擅长这种印刷术的名家。在清代,这种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种套色技术结合着版画技术,便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代末年原版《十竹斋画谱》和《笺谱》就是很好的样本。一张版画呈现着各种颜色,浅深浓淡,阴阳向背,无不精细入微。有的古版画的确是艺术上的珍品。
  编辑本段套色顺序
  套色顺序 (color sequence), 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颜色顺序将分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颜色顺序
  编辑本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1)透明度差、遮盖力强的油墨色序靠前,透明度好的油墨色序靠后;   (2)黑色排在第一色序,是为了套印准确;黄色排在最后一个色序是因为在温压湿的状态下,其他油墨在黄墨上的附着力很差,故把黄色放在第四色。   (3)以文字和黑色实地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但若有黑色文字或实地套印黄色实地,则应该把黄色放在最后一色;   (4)以色调的冷暖来确定印刷色序,暖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先印青、黑、后印品红、黄;冷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先印红,后印青。   (5)墨量小的先印广告笔,墨量大的后印礼品笔;   (6)当印刷中有平网和实地叠印时,一般先印平网,后印实地。   (7)印刷时套印要求比较高的两种色,可以安排这两种色在相邻两个色组印刷,以提高其套准精度。   (8)纸张平滑度差时,颜料颗粒度粗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纸张紧度差时,浅色先印。   专色的印刷也基本遵循以上规律,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实验,找出最能表现预期效果的色序。   四色印刷的印刷色序,可以有24种不同的排列组合,选择符合油墨特点和叠印规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忠实于原稿,才能使图像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实现正确的灰平衡。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印刷色序,最大程度的消除相互叠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纸张质量等不利因素,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在四色印刷中,画面亮调部分,各色网点多为并列组合;而中间调部分的各色网点、则部分叠合在一起、部分仍组合形式;暗调部分的各色网点,则几乎是完全叠合在一起了。所以印刷色序对亮调部分影响不大,在中间调和暗调部分则受影响较大,因为即使是透明度很好的油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遮盖性,另外在湿压湿印刷过程中,先印刷的油墨在印刷下一色时,会被橡皮滚筒粘走一部分,这样先印的墨色便不能完全的呈现,而后印的墨色则能够充分地呈色。所以,一般会将能表现原稿主体色调的颜色安排在靠后的色序。
  编辑本段不能不看的十四条原则
  印刷色序会直接影响印刷产品的质量,为了获得良好的复制效果,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线上,反射率越高,油墨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黄>青>品红>黑。   2.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遮盖性较强的油墨对叠色后的色彩影响较大,作为后印色叠印就不易显出正确的色彩,达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强的后印。   3.根据网点面积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况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暖调,有的属冷调。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红,后印青。   5.根据设备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况下单色或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四色印刷机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纸张平滑度、白度、紧度和表面强度各有不同,平、紧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黄墨,后印暗色,因为黄墨可以遮盖掉纸毛和掉粉等纸张缺陷。   7.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干性慢的油墨应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单色机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黄色以以便迅速结膜干燥。   8.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复制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取得好的印刷质量,使实地平服、墨色鲜艳厚实,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结构。   9.根据浅色和深色排列色序: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而加印浅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10.风景类产品的青版图文面积远大于品红版,依据图文面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宜采用黑、品红、青、黄色序。   11.以文字和黑实地为主的产品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色序,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黑文字及图案,否则由于黄墨粘度小,黑色粘度大而产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实的现象。   12.对于四色叠印区域很小的画面,套色顺序一般可采用图文面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   13.金、银色产品,由于金墨、银墨的附着力很小,金、银墨应尽可能放在最后一色,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三次叠墨印刷。   14.印刷的色序要尽量与打样时的色序保持一致,不然就追不上打样的效果。
  编辑本段相关设备
  德国海德堡四色机、机组式凹版印机、套色凹版印刷机等
  编辑本段浮雕微结构印刷
  申请号/专利号: 200910196236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套色浮雕微结构印刷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浮雕型光学微结构层和油墨色定位嵌套的一体化联机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微结构区域作为印刷的一个专色,在指定位置印刷成型油墨,该油墨区在未完全干燥固化状态下,通过下一印刷版辊上的浮雕微结构母版辊定位贴合、铸压,使油墨嵌入母版上的浮雕微结构凹槽,在承印材料和微结构图像包覆区对油墨进行干燥的铰链固化成型,母版辊上的浮雕形微结构完全镜像复制到承印物的油墨表面,该复制成型区作为一个套色印刷在指定的位置,能和前后印刷色连线,形成±0.15mm的套位精度。本发明能实现与普通印刷进行定位套色和母版上的图案与油墨印刷的精确定位。   申请人/专利权人: 上海冠众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运河北路1185号
  发明设计人: 胡继伟;姜振飞;桑建新;董耀宗;王青
  代理人: 吴干权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分类号: B41M3/06;B41F33/00;B41M7/00;B41N1/06

  编辑本段套色不准现象解析
  在丝网与胶印的配套生产过程中,因为两种印刷方式的印迹不匹配而产生的套色不准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出现的原因涉及多方面,通过细致的分析,采用认真的工艺控制和自动调节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提高效益。
  印前设计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不仅要对色彩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各种不同印刷方式的优缺点也要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有的放矢,发挥长处,避开短处。只有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又拥有良好印刷适性的作品才能做得比较长久。在四色网目调的印刷上,胶印以其高分辨力、低成本当仁不让。而丝网印刷又能体现一些其它印刷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如:布纹、冰花、磨砂等。凹印兼有胶印的高速稳定和丝网的墨层厚实等特点,可运用到大面积的底色印刷中去。   在胶片的制作方面,丝网因其自身具有拉伸性,在制作与胶印1:1套色的胶片时,主要套色图案应做得比胶印胶片略大一些。这样在实际印刷中,发挥丝网墨层厚、遮盖强的特点,可有效避免漏底漏空现象的出现。在工序色次的安排上,则根据印刷机的速度、稳定性等特点,尽量遵循先胶印后丝网的原则。
  胶印印前控制
  在多道工序的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做好印前控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尤为重要。这里我们主要是控制胶印的印迹。通过调整胶印滚筒包衬纸的厚度,可以调节胶印印迹的长短。用这种方法把胶印印迹调整到与胶片1:1的标准再开机印刷。同时印刷过程中要保证印刷针位一致,规距良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半成品控制
  纸张伸缩也是影响套色精度的因素之一。加强半成品的过程控制是减小纸张伸缩较为有效的手段。首先是印刷车间温、湿度的控制。现在大多数印刷企业都配备了中央空调设备。不同车间的温、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温度20℃~23℃,相对湿度40%~60%较为适宜于印刷。裁切好的纸张先放在车间里进行预伸缩,充分适应环境。印好的半成品存放时川保鲜膜封好。生产上各工序之间尽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原材料的选择上,根据其自身特性选用伸缩率较低的纸张。一般来说进口纸优于国产纸,木浆纸要优于草浆纸。只是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网版制作
  科学合理的制作丝网印版,也能有效地改善套印。网版的张力是重要的控制要素。张力过低的网版将导致丝网与印刷的表面脱离缓慢,影响了色彩的稳定。同时,持续的伸缩状态,降低了网版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图案变形,印迹在纵向上拉长,甚至于横向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伸长。而使用变形的网框会出现印刷中的甩角现象,影响套印精度。因此,要选用好的网框。根据图案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目数的聚脂丝网。其张力再根据日数的高低进行适当的调整。目数增加张力减少,目数减少则张力增加,从而避免因张力过大而撕网。如烟包中300目丝网使用较多,具张力控制在20~23N/cm之间。而170目左右的丝网,张力应在30N/cm以上。绷好的网放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脱网回弹。
  网印机的调整
  通过印前对丝网印刷机压力、角度、网距的一系列调整,在最低伸缩下可以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刮墨刀通常选择70~75°中等硬度的胶条。网距调整为3~5mm,刮板与丝网角度呈60~75°角。将刮板研磨成平口,刃口位于(自动机)承印滚筒的中心线上。控制好刮刀的压力,使之在刮出最佳效果时压力为最轻。其方法也很简单:减小压力至最轻,倒墨于版上,通过4~5张坏片的刮印,逐步增加压力,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回墨刀压力不可过重,以免咬口处图文起杠。
  丝网胶片预缩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控制和调整后,对于平台型的半自动网印机,套色问题已不是很大。但对于以滚筒为承印平台的全自动网印机,仍会出现套印不准的现象。这就与全自动机设计的平压圆的印刷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了。 在圆形的滚筒上加入承印物的厚度,直接导致了圆直径的增加,另外丝网自身的特性也注定其拉长不可避免,那相应圆的周长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印迹纵向的伸长不可避免。这里可以套用圆的周长公式:C(周长)=π(圆周率)×D(直径),大致计算出印迹的伸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