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代没有玻璃这个东西啊,虽然是纸,但是糊窗户的纸却是有硬度而且表面有光亮的油纸,加上古代的窗户框架做的密实,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暴风雨,都能阻挡的住的。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纸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当然,严格来说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技术,促使纸得以推广普及。不过,在唐朝之前,纸还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到窗户上。在历史上,最初的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对于古人来说,后来才出于通风采光等需求,从而开凿出了窗户。对于窗户的材质,起初更是选择兽皮、纱等,比如纱窗等。同时,对于古代历史上的窗户,窗户往往会内陷很深,留有不小的窗台。由此,通过这一设计,雨水显然不会轻易地冲刷到窗户纸。当然,仅仅通过内陷的窗户造型,也无法彻底避免雨雪的冲刷。为此,古代的窗纸一般都是用油浸过,《唐宋白孔六帖》里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针对油浸过的纸张,不仅不怕水,而且可以增加窗户的明亮度。油纸是用较韧的原纸,涂上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制成的一种加工纸,具有耐折及防水性能,且吸水性好,不反光,也不怎么打滑。油纸不仅用作窗户纸,还被做成油纸伞。就油纸伞来说,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
大家都知道,纸只是薄薄得一层,用纸来糊窗户的话,透光性更好,毕竟在墙上开个窗子的作用不就是为了透气更好采光更好嘛。其次,古人在糊窗户之前都会拿桐油把窗纸的表面刷一遍,大家都知道,桐油都是防水的,所以窗纸刷了桐油之后就不用担心淋水了,而且韧性也更好了。也增加了窗纸的使用寿命。最后,古代建筑的窗户都是内陷进去很深的,墙跟窗纸的距离还有一个盘子那么远呢,而且古代还有屋檐、窗沿、挡雨帘这样的挡雨神必备装备呢,所以说,雨水也轻易不会淋到窗纸,所以说,窗纸的使用寿命还是可以保证的。
经常在武侠片里看到蒙面玄衣人拿竹管子刺破窗纸,朝室内吹毒气将人麻翻的情景。纸张何其薄,就算砂纸糊窗、拉上麻筋再刷上桐油的,也很容易被破坏。由此,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富贵人家,一般不会使用油纸做的窗户,而是会使用由大量明瓦镶嵌的花窗。明瓦出现在宋代,是一种半透明装饰材料。明清时的苏州园林,就大量采用明瓦来制作窗户。晚清以后,外国玻璃开始进口,慢慢取代了明瓦。至民国后期,明瓦逐步淡出人们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