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加工中,应首先确定零件的加工原点,以建立准确的加工坐标系,同时考虑刀具的不同尺寸对加工的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刀来解决。
(1)一般对刀
一般对刀是指在机床上使用相对位置检测手动对刀。下面以Z向对刀为例说明对刀方法。
刀具安装后,先移动刀具手动切削工件右端面,再沿X向退刀,将右端面与加工原点距离N输入数控系统,即完成这把刀具Z向对刀过程。
手动对刀是基本对刀方法,但它还是没跳出传统车床的“试切--测量--调整”的对刀模式,占用较多的在机床上时间。此方法较为落后。
(2) 机外对刀仪对刀
机外对刀的本质是测量出刀具假想刀尖点到刀具台基准之间X及Z方向的距离。利用机外对刀仪可将刀具预先在机床外校对好,以便装上机床后将对刀长度输入相应刀具补偿号即可以使用。
(3)自动对刀
自动对刀是通过刀尖检测系统实现的,刀尖以设定的速度向接触式传感器接近,当刀尖与传感器接触并发出信号,数控系统立即记下该瞬间的坐标值,并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
在数控加工中,工件坐标系确定后,还要确定刀具的刀位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常说的对刀问题。数控机床上,目前,常用的对刀方法为手动试切对刀。
1.数控车床的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基本相同,首先,将工件在三爪卡盘上装夹好之后,用手动方法操作机床,具体步骤如下:
1)回参考点操作 采用ZERO(回参考点)方式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建立机床坐标系。此时CRT上将显示刀架中心(对刀参考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当前位置的坐标值。
2)试切对刀 先用已选好的刀具将工件外圆表面车一刀,保持X向尺寸不变,Z向退刀,按设置编程零点键,CRT屏幕上显示X、Z坐标值都清成零(即X0,Z0);然后,停止主轴,测量工件外圆直径D。如图2所示。再将工件端面车一刀,当CRT上显示的X坐标值为-(D/2)时,按设置编程零点键,CRT屏幕上显示X、Z坐标值都清成零(即X0,Z0),系统内部完成了编程零点的设置功能。
3)建立工件坐标系 刀尖(车刀的刀位点)当前位置就在编程零点(即工件原点)上。
操作教案
编写新的程序:编辑—输入—01—回车。(不能与已有程序重命名)
打开一个程序:编辑—输入—01—回车。
删除一个程序:编辑—输入—01—删除—回车。
全部程序一次删除:编辑—输入—-—O—删除—回车。
调出刀号:手动—T10(1号刀,无刀补)—回车。
对刀前刀补清零:刀补(光标移到所须刀号)输入—0—回车
对1号外圆刀(基准刀T10):
Z 向:手动—正转横向车一刀端面(约0.5㎜),再横向退刀,按输入—Z—0—回车。
X 向:手动—正转纵向车一刀外圆,再纵向退刀停车,测量外圆,按输入—X—25.32(假如外圆测量值是φ25.32)—回车。
对2号切槽刀(非基准刀T20):
Z 向:手动—正转纵向轻碰端面,再横向退刀,按K—0—回车—回车。
X 向:手动—正转纵向车一刀外圆停车,测量外圆,按I—25.32(假如外圆测量值是φ25.32)—回车—回车。,再纵向退刀
检验对刀是否正确(在主轴转动状态下进行)
Z向:按Z—0—回车—循环启动 (查看车刀刀尖是否与端面对齐)
X向:按
1号外圆刀(基准刀T10):X—25.32(假如外圆是φ25.32)回车—循环启动查看车刀刀尖是否在φ25.32外圆上面。
2号切槽刀(非基准刀T22)
Z向:按Z—0—回车—循环启动φ25. (查看车刀刀尖是否与端面对齐)
X向:按X—25.32(假如外圆是32)回车—循环启动查看车刀刀尖是否在φ25.32外圆上面。
修改刀补:
1、为了预防外圆车小,应在图纸尺寸要求的基础上预留0.3,修改方法是:
刀补—光标移到所须刀号输入—0.3—改写
2、加工时外圆实际尺寸φ30.32比图纸要求尺寸φ30大0.32,修改方法是:
刀补—光标移到所须刀号—输入—-—0.32—改写
机床仿真空运行:自动—空运行—T—循环启动(按T两次可切换仿真和轨迹图;按S建可清除图像)
图形显示数据输入。在自动非工作时按下翻页键可修改图形显示比例
机床轨迹空运行:自动—空运行—循环启动—T(按T两次可切换仿真和轨迹图)
自动加工零件:打开程序—自动—循环启动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立即按急停或复位)。
从加工程序指定行开始;按输入键后指定所需要的程序段、按回车键、按循环启动系统将从所选程序段开始执行(所选程序段不能是循环体、子程序一般选G00指令)
在执行连续工作时按下单段系统将会切换到单段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