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梁思成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2024年11月23日 07:26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梁思成先生生於1901年,如果活著,应是一百岁了;最应该纪念他的不是我们,而是一座城市--北京。为了留住一座经典的城市,他付了一个人所能付出的最高昂的代价。但北京城还是消失了,只残留在一些人的梦中。瑞典学者喜仁龙在其所著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年)中为我们留下了关於北京墙城门唯一详实的记录:“从西侧,全部建筑一览无馀,使你可以看到永定门最美丽、最完整的形象。宽阔的护城河边,芦苇挺立,垂柳婆娑。城楼和弧型甕城带有雉堞的墙,突兀高耸,在晴空的映衬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城墙和甕城的轮廓线一直延续到门楼。在雄厚的城墙和城台之上,门楼那如翼的宽大飞檐,似乎使它直插云霄,淩空欲飞。这些建筑在水中的侧影也象实物一样清晰。每当清风从柔软的柳枝中梳过时,城楼的飞檐等开始颤动,垛墙就开始晃动并破碎……”这真是美得令人心碎的描绘。梁思成在论述北京的古代城市建筑规划之完美和建筑艺术成就之高时,也曾这样感叹:“北平的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可贵的孤例,而同时又是艺术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物又都是在历史上、建筑史上、艺术史上的至宝……它们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从保护历史和艺术的角度出发,绝不应当破坏这个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体系,因为历史的文物对於人民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影响,最能触发人们对民族对人类的自信心”。梁思成早在40年代就已清楚意识到中国城市已经走到传统与现代化的临界点,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北京城的都市化进程。他深知作为一个科学家,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用智慧和知识将传统与现代化相融,单凭对中国建筑美感的依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实际利益面前向历史的责任和审美的需求让步。於是他在《关於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指出:保存城墙丝毫不会妨碍未来日益繁忙的交通,从经济角度考虑,拆除城墙要用炸药,运输城砖也浪费人力物力。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那如何解决庞大的政府行政中心区的用地问题与旧城区的矛盾呢?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流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於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这样不仅可以使办公区有足够的面积和发展馀地,以及人口过密、控制车辆的合理流量,还可以一劳永逸地保护旧北京的建筑文物不遭破坏。除了保护文物的原则之外,梁思成认为一个市镇最理想的布局是要让居民“安居乐业”,现代化的城市更要以人民的安适与健康为前提。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於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但是,急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这样说:毛主席希望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他说他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去,下面是一片烟囱。於是梁陈方案当即被否定。接著,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许多年以後,我看到了著名的《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见解》(何祚庥,原载《学习》杂志1955年第10期)一文,文中列举了梁思成的几大错误:第一、是不适当地、片面地强调了建筑的艺术性,颠倒了建筑学中美观和适用、经济的正确关系;第二、是在建筑形式上的复古主义;第三、所谓建筑上的‘文法’、‘辞汇’论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最後将上述的几大“错误”归结为“梁思成的错误思想根源——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违反总路线、违反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错误”。盲目的狂热和无知淹没了一切有历史责任感的呼声,无论他的出发点有多麼高尚,感情有多麼强烈,——这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寂了。同时,北京城墙也开始了它消失的命运,梁思成只有沉默,但他的内心一定不平静,他对这个城市有太深的感情,眼看著她消失,而不能阻止。历史当真是无情,故都将倾的时候,想去扛住她的竟是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梁思成先生在文革中辞世。当初,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军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陈述保护日本奈良古城的重要性,并递交了一份关於奈良古建筑的图纸。他解释到:“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徵,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像奈良唐昭提寺,是全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梁思成的建议,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保护奈良的计画终於得以实施。战争之後,幸免於难的奈良因为完好地保存著众多的古代建筑,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由此不难瞭解,为什麼梁思成在十几年後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决策者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会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会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於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像,或它那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徵意味,总都要引起後人复杂的情感。”在奈良被命名三十周年纪念日裏,《朝日新闻》特此刊文《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今天的北京,还记得这个人吗?

网友(2):

因为他能站在中立的位置看待分析历史
当初梁思成为了让日本历史名城奈良免于战火,他跑到美国军方哪里解释说明,说明他本着冷静的头脑处理历史问题,他并没有被民族情绪扰乱大脑,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网友(3):

当初梁思成为了让日本历史名城奈良免于战火,他跑到美国军方哪里解释说明,说明他本着冷静的头脑处理历史问题,他并没有被民族情绪扰乱大脑,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网友(4):

因为他能站在中立的位置看待分析历史
没有任何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