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十四岁了,自觉性特差.现在脾气特暴,跟父母都敢打架,性格

2024年11月22日 19:32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性

幼儿的性要从小培养,因为幼儿教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沿着的道路发展,由于幼儿自身有着巨大的潜力,家长应放手让幼儿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展。本文主要以三个方面论证;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性。幼儿性的现状及成因。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性以及家园合作综合的培养幼儿的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有家长包办代替。从而使他们产生依赖性,因此性比较差、意志力也很薄弱。性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家长又如何培养幼儿的性呢?
一、幼儿性现状及成因
(一)什么叫性
性是指一个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又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
(二)幼儿性的现状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显示幼儿性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专家对此深表忧虑。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幼儿则在8%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需要大人的帮助;而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幼儿仅占全体幼儿的8%,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幼儿都要求别人的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三)性形成的原因
1、什么叫依赖性
依赖性是指在遇到有些陌生或困难的时候,能够丧失解决问题的意志,急于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行为从而造使幼儿渐渐变的意志薄弱。
2、 家长对幼儿的一切包办代替
幼儿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属于幼儿的环境。幼儿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家长应满足他。而父母又怕幼儿和同伴之间打架等原因,限制幼儿活动,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家长认为对幼儿包办一切,就是爱孩子,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会做了;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做什么都不放心,怕做不好。就因为家长的这种心理,幼儿必然产生依赖性强,性差的结果。培养幼儿性的意识严重不强,这是幼儿性差得主要原因。

二、生活中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性
(一)家长放手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的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随着幼儿不断的成长发育,大小肌肉群的不断成熟,心理能力的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会做,在慢慢变化过程中成熟,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规律。这都说明动手对于培养幼儿的性非常重要。例如:幼儿从小不会洗脸,这时家长就应及时引导。先把衣袖卷起来、怎样用毛巾、洗手、因此幼儿就会从不会做到会做。只有家长多放手幼儿多动手,才能学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应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遵循这个原理,我认为应从小培养幼儿自己动手能力。例如:幼儿穿衣服时,不会扣纽扣,就让家长来扣。这时家长就应示范给他看,让幼儿学着扣。家长只有这样要求幼儿,让幼儿在锻炼中成长,才会提高幼儿水平。
1、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摆放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做事情的乐趣,例如:在间中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幼儿作主,让幼儿感受在自己的区域内活动和的空间。有一种当小主人的感觉,从而培养他自己做事情的意识。
2、把交给幼儿
在活动开展前,在一般不违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要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幼儿的动手、动脑、积极、认真做事的能力。在幼儿的爱好方面,更要遵循幼儿的选择,例如:有一些家长喜爱美术,不论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欢,就让他上美术兴趣班,想尽办法去培养,结果并不理想。因此一定要把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选择。
( 二)引导幼儿学着做事情
凡事都要有个开始,从不会做到会做,从做的不好到做的好、幼儿更是如此。例如:幼儿第一次用筷子,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家长就应及时引导他,耐心的示范给他看,这时他会感到很好奇,就会跟着学用筷子。这一些小事对培养幼儿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会转化为内在的信心和动力,才能提高幼儿的能力。
(三)督促幼儿坚持
幼儿的是日积月累培养而成的,而不是与生来具的。它需要长时间,不断的反复、强化和督导。例如:幼儿起床穿衣时,家长应经常鼓励幼儿说:“穿的真整齐,比妈妈穿的都好。”因此当幼儿完成一件事时,家长一定及时的给他表扬和鼓励,给以肯定同时更要注意及时督促幼儿反复坚持养成习惯。
(四)为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生活中家长应为幼儿树立榜样,家长是幼儿心中的权威。在幼儿面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有重要的教育因素。家长可以抽出时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例如:家长在家中为幼儿表演故事,并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家长在参与的同时一定要认真,这样幼儿才会更好的去模仿。总之,家长应注意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无论在家中、社会、或与人际交往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性和自主性,从而对幼儿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模范作用。

三、家园合作
幼儿的性并不仅是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他们一大半时间都生活在幼儿园里,我认为只有家园共同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 让幼儿从小学会管理自己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不只是有失败,就能获得成功的。就像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幼儿也是如此,无论在家庭中或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应让幼儿从自己生活小范围里做到自理。例如: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碰钉子时,尝试到了失败,通过失败,让幼儿汲取教训,才能慢慢成长起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时期,应多给幼儿,鼓励提出见解,不宜过分限制他们的活动。同时,建立起积极的自信心。
2、 多让幼儿动手有好处
多动手、多做事,对于培养幼儿的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园生活中应让幼儿多做事、多动手,例如:吃饭时让他发筷子,拿毛巾等,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当幼儿完成每件事时,成人要及时的给以肯定、鼓励,使其感受到动手的快乐。因此,培养幼儿的性不能仅靠家庭教育,还需要家园合作,共同的综合教育。
家园要想共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性,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克服、去思考;就应正确的引导。只有减少或杜绝家长和老师的包办代替,才能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真正能力,让幼儿慢慢摆脱依赖,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鼓励的言语

  也许,你正在琢磨,怎样为孩子每天的生活进步而喝彩。或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使用“鼓励的言语”。也就是说,在你和孩子的日常交流过程中,着眼于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哪怕再小的长处和进步。

   为了让家长们明白如何掌握这种语言,我们必须先区分两个概念:鼓励和表扬。唐·狄克梅尔(Don Dinkmeryer) 和卡里·麦凯(Cary D.McKay),在他们的家长培训“有效教育子女的系统训练”课程中,明确地区分了这两个概念。虽然表扬和鼓励听起来是差不多——两者都是从正面施加影 响?,可实际上二者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表扬是对某种成绩或行为言语的奖励。大多是给得奖者,或事情做得最好的人,因此往往和最终结果挂钩。实际上,表扬孩子的家长是在说:“如果什么事情你做得和我期望的一样好,你会得到我的认可和奖励。”当我们表扬孩子时,要告诉他们,我们为他 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这种做法是在对孩子强调我们对他们表现的期望。

  鼓励却有不同。鼓励往往是给予进步(即使很小的进步)、所做出 的努力。在不考虑孩子是否取得什么样成绩的前提下,鼓励仅侧重在孩子的自身能力和长处上。因此,在鼓励中,家长强调的是过程。鼓励给孩子自身的动力,告诉孩子他们争取做最好的自己,他们努力的行为本身就是他们的奖赏。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达到得奖的标准,我们表扬他,那表扬就成了虚假的夸赞。可鼓励却从不会是虚假的!以下的图表概括了鼓励和表扬二者的主要区别。请看下表。

  另外,你们可以参考如下做法来学习如何使用鼓励的言语。

  对任何方面任何程度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好评

   成功的富裕家长们不能经常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更有甚者,在谈论孩子时还经常用贬低的语言,暗示那些成绩都是“应该的”。他们的理由是:“你看,当然 了,他学会怎么用电脑、怎么投球等等——他是我儿子呀!”可是,当家长忽视或是轻视孩子的努力时,他们无异于剥夺了孩子自身的成就感。

   你越是能够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在言语上进行鼓励,你的孩子在做事和做人上,越会自发地找到新的、更大的、更多的进步方法和空间。对你来讲,注意观察到孩子 微小的进步可能并非易事,有的时候孩子自己可能都没感觉到。可你要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非常重视,这对他们成功地建立自信和人格都很有 意义。

  比方说,你讲,“你从前写作文开头都费九牛二虎的劲儿,现在你开窍啦”,或是说“你游泳的训练效果显著,姿势有明显长进。”诸如此类的话,让孩子了解到,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达到的,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

  即使孩子进步不明显,你依然要不断地寻找、发现微小进步痕迹。比方说,你十几岁的儿子下决心要提高成绩,可他的成绩单发下来,变化不大,并没有达到你们的预期。你依然要肯定他的进步。告诉孩子,你注意到了他的细微进步,这样他会更有动力做更大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上,家长也要用鼓励的言语。如果你儿子告诉你,他和其他同学或朋友发生了冲突,你首先应该肯定他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然后表达出你对他的信任,相信他能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成功人士都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信心满满,正因如此,他们才获得了成功。对他们来说,向孩子讨教并非自然而然。他们更习惯于不问别人而自己做决定。可是,想要行之有效地教育子女,这个习惯必须改变一下。

  对孩子的意见和看法,支持孩子成长的家长不但能听得进去,还要给予尊重。你去留心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对哪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看看是否有道理,是否可以采纳。比如:

  □ 问问孩子,他们对周末的家庭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 当家里遇到问题,你迟迟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问问你十几岁的孩子,让他们来决定。比如在厨时,在两种颜色中挑哪个更好。

  □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你认为他应该完成的事情,先听听他的理由,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理由,也要让他看到,你愿意从他的角度考虑。

  □无论何时何地,对孩子动脑筋、想问题都给予表扬。所有孩子都愿意听家长说“好主意!”

  □ 听听他们对时事的评价和意见。
 你满意的时候也要适时表扬

  有些时候,人们的天性似乎是在不满意的时候常常抱怨批评,而在满意的时候却沉默不语。当然,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完美无缺。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批评、指责应该是特殊情况,而不应该是正常情况。试想一下这样的例子。

   艾力克斯和罗兰忙了一天回到家,两个孩子到门口迎接,然后回到屋里继续玩他们的游戏。半小时后,两个孩子爆发出争吵声,父母立刻过来,看出了什么状况, 怒气冲冲地平息了战火。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的干预、指导下,平静地玩了三十分钟,家长有没有注意到,有没有给予任何的肯定呢?只有孩子吵架了才过来批评,这 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为赢得父母的关注,孩子会怎么做呢?

  当家长只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有所反应时,孩子常常会故意捣乱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因此,你在批评孩子犯错误时,一定不要忘记在孩子没犯错误时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在一天里,尽可能多地表扬孩子的好表现。

  建设性的批评

  家长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着老师的重要角色,孩子需要引导。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帮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鼓励的言语不是要避免批评,而是要有建设性地,而非破坏性地批评。

  1.尽管事态严重,在指出毛病和问题之前,先评价其中积极的东西。比如孩子的努力、好的想法、有哪些进步的地方等等。例如:“我发现你现在做作业比从前主动多了,你现在一回家就写作业,而不是先玩,等到晚上玩累了再写作业。”

  2.就事论事。对孩子的人格和态度,一定要避免用诋损的语言。好比“你总是把事情搞砸了”或者“看看你有多聪明呀”类似挖苦的语言。

  3.对事态说出你的感受,包括你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可以纠正错误。比如:“你的法文老师说你不完成作业,我觉得这样不行。不过我相信,咱们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4.和孩子一起,制订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呀?咱们一块想想,做出个计划,怎么样?”

  5.当你注意到哪怕是很小的改进时,也要鼓励孩子继续朝好的方向努力。例如:“我看见你的法文课本放在厨桌子上,我觉得很好啊,你先做功课再忙乎其他事儿。”

  请记住,建设性意味着往上搭建,破坏性意味着往下拆除,只有前者才会鼓励孩子向前迈进。

网友(2):

也许和你们的家教有关系,你们是不是太溺爱孩子了

网友(3):

要多沟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