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船夫曲作品分析

2024年11月22日 00:1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伏尔加船夫曲》赏析

  背景:《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是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节奏与旋律: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 3 6 3 0 |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伏尔加河刘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

  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伏尔加船夫曲歌词大意

  嘿哟嗬,嘿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拉完一把又一把。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踏着世界的不平路。我们沿着伏尔加河,对着太阳唱起歌。伏尔加,伏尔加,母亲河,河水滔滔深又阔。嘿哟嗬,嘿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
  这是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歌词大意。像我们的黄河一样,俄罗斯人民把伏尔加河也称为母亲河。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千百年来,伏尔加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养育着数千万俄罗斯各族儿女。伏尔加河的中北部是俄罗斯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

  内容思想:表现了船夫们迈着沉重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作品的基调深沉而又粗壮有力,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歌曲开始的节奏显示出拉纤时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微弱在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与前面动机形成对比,流露出纤夫们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爱。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歌曲达到高潮,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和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歌声又弱下来,逐渐消逝,仿佛纤夫们已离去,高八度音结束则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

  如果你是音乐教师或学生的话 下面这个网站你可以去看看

  http://hi.baidu.com/musicjun/blog/item/78f4cf250f015f6434a80f5b.html

  明说我就是为了你的分来的 o(∩_∩)o...哈哈 快给我吧

网友(2):

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褴褛,远处纤夫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还可以欣赏男低音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

《伏尔加船夫曲》是劳动歌曲.它明显地反映出船夫们拉着纤索的沉重步伐.歌曲开始处,节奏中反映出纤夫们动作的均匀和一致性.旋律采用俄罗斯特有的五声音阶的三声进行,是纯扑的劳动呼声,表现出被迫劳动的痛苦,使我们仿佛听到了沉重的叹息.

网友(3):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详细请参考:http://hi.baidu.com/musicjun/blog/item/78f4cf250f015f6434a80f5b.html

《伏尔加船夫曲》

(我之所以署名加了速度与激情是因为 我认为这首歌曲基本上不会讨学生喜欢虽然很多老师会说,为什么要讨学生喜欢,该教什么教什么呗,可我不赞同,我认为教就要教好,校长说过:一堂好课不但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教好自己,连自己都不喜欢的课怎么讲啊? )

歌曲的速度在整首曲子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我的习惯就是把一首曲子分很多种速度弹出来,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最适合的速度,从而把这首曲子记住。让学生自己知道为什么,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歌曲都是速度比较慢的,在压抑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歌曲都是很躁的.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好难的,什么叫表现手法啊?会让人很觉得很抑郁

2、能分辨人声类别,并能用深情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 还行/
3、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我教的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了,哈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加深对乐曲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又来了,什么叫表现手法啊,没见他用啊
2、通过参与歌曲的即兴表演,从而体会歌曲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讨论实践法、小组合作法。这点挺好,在书上就有图片,很生动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绳子。绳子是挺夸张的 ,我认为没必要.把手搭到前桌同学肩膀就好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
1、出示课件①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这幅画是哪个国家、哪位画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生: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船夫曲》。太夸张了,如果不是老师提前告诉的,谁会知道啊.
师:作品表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必须要听到歌曲然后再联想.要不从我的角度看,只是些拉船的人,没什么特别,根本想不到他们会有那么多的历史背景,虽然衣服烂了点,但不只是有压迫的人穿的烂啊.
— 、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只有一个人看着太阳,其他的人都在低头的.
二、欣赏歌曲 (30分)

(一)初听歌曲
1、课件②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并结合油画欣赏歌曲。
2、出示课件③俄罗斯地图。
师:谁能帮老师在地图上找出伏尔加河并介绍一下?
3、生回答完毕教师总结并介绍夏里亚宾。
《伏尔加船夫曲》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本曲是由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1873-1938)演唱的。他擅唱《伏尔加船夫曲》、《两个掷弹兵》等歌曲;擅演苏萨宁、鲍里斯等角色。

在"母亲河"上可以扩展一下,比如中国的母亲河是哪条啊? 结合点什么地理知识再讲讲别的国家的出名的"母亲河",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课堂睡着了.
(二)复听全曲
1、引导学生复听全曲,回答问题。
师: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下歌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②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③人声类别,④歌曲的主题思想。
2、生回答完毕教师总结。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是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 5 3 6 3 0 |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ppp fff ppp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其实乐理知识是不是该渗入到学生那里一直在困扰着我,因为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就没学乐理,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只是说在老师唱完之后能模仿出来,模仿的时候只需要看歌词,基本上连五线谱都不看,跟他们讲什么调式调性的基本上没什么必要了.
《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 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反复的重复也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的,只能说,在介绍这曲子的时候多多介绍些历史知识,比如说什么沙皇是什么啊?怎么压迫啊,其他的根本没用,讲了跟没讲一样)
(三)再听全曲
1、再听全曲,让学生即兴表演,体验一下拉纤的感受。我敢用我的命担保,肯定会乱,很多学生就要开始玩了.
2、聆听的同时,让其他学生随着录音的力度变化用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来伴唱。
师:谁能伴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为大家表演一下,来体验一下拉纤的感受。
学生上来后,师放录音让其他同学随着录音的力度变化用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来伴唱。
学生表演完毕,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补充)。
教学设计: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学生的耐性很有限的,如果反复听上三遍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肯定坐不住,这三遍音乐一定要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或演奏.然后最后的时候做个小结.效果应该会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