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看懂《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这两本书,

2024年11月19日 21:18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发给你一篇文章看看。孙子兵法是大谋略,不是小计谋。厚黑学档次低。

怎样学习《孙子兵法》(上)

《孙子兵法》作为“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穿越古今,享誉中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的 “兵法经营管理学派”横空出世,更吸引了无数非军事领域的人学习她、研究她、运用她。不过,由于她毕竟是一部2500年前的军事名作,年代的久远、文字的隔膜、思想的深奥、领域的特殊,使一般人在文约意丰微言大义中难识其真面目难悟其真精神。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推广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亚于内容的普及推广。为此,我专门做了个统计: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孙子兵法”为检索词,搜索到1980年至2009年间核心期刊文章共284篇,阐述《孙子兵法》学习方法论的仅为1篇,还是李零先生的。说明许许多多的《孙子兵法》研究者特别是一些讲究“活学活用”者对这一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倒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家如吴如嵩、薛国安、李零都有专文阐述这个问题,可见权威名家的眼光不完全是聚焦在“现学现用”上。
今天,我以一个多年来《孙子兵法》的爱好者、收藏者、学习者的身份,综合当代名家的观点,结合本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孙子兵法》的初学者作一导读。也可以说,是以《孙子兵法》为例,提几点针对《周易》《老子》《论语》等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论吧。
概括来说,谈四点:一个思想认识;两个心理准备;四个基本步骤;一个简易秘诀。很好记,“1241”嘛。
一、 一个思想认识
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习《孙子兵法》的主要目的和价值是提高智慧水平。
不解决学习动力这个首要问题,学习热情和效果无从谈起。而这一点,好多人并不在意,问他(她)为什么要学习《孙子兵法》,答案大多是以下两种——一是“现在‘国学热’嘛,大家都学,我也就学呗”,二是“学点孙子兵法谋略,在社会上就不会吃亏”。这些想法固然不错,只是没有抓住中心点和关键点。《孙子兵法》绝不是一本普通的国学文化知识读物,更不是“防人之心”的雕虫小技,而是大学问大智慧。
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有哪些应用价值呢?山东滨州学院的姚振文老师在其力作《大智无疆》中概括为“哲学光辉、战略价值、科学理性、竞争之道、统御之道、思维特征、美学价值、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八个方面,应该是比较全面的。而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专家洪兵在《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中归纳得更为简练些,现录于下:第一,“《孙子兵法》深刻揭示了竞争规律,是制胜之道,能够帮助我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孙子兵法》充分展示了战略智慧,是统帅之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战略思维水平。”第三,“《孙子兵法》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项巨大的文化产业,能够帮助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说到底,“孙子学”是一门获得大智慧的学问。 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者应该铭记在心的。
二、 两个心理准备
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除了思想认识以外,还得从心理上作好两个准备:一个准备是在学习态度上抛弃偏见,尊重元典;另一个准备是在学习意志上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1、抛弃偏见,尊重元典。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其实对《孙子兵法》并不了解。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激烈的反对者和批判者也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想当然,理直气壮地信口雌黄。对这种人,就得采取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反问凯丰的做法——“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就得哑口无言。这样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需要彻底抛弃的两种对《孙子兵法》的偏见。
第一,要彻底抛弃“《孙子兵法》就是阴谋诡计”的偏见。这里面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相混淆。我收藏的书里有一本《孙子行销战典》,一看书名肯定是把《孙子兵法》应用于行销方面的,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压根与孙子无关,地地道道的一本《三十六计》。就连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热播了一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事实上里面讲得全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把三十计都用上了,也是与我们的孙武子是没关系的。可想而知,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罪莫大焉!其实,谋略本是“双刃剑”,关键看你做什么用,是为善呢还是为恶。并且,谋略通常可分成“阳谋”和“阴谋”,或者按著名谋略学家罗志华先生的观点以是否有欺骗因素为标准划分为“正道谋略”和“诡道谋略”。从这一点看,“《孙子兵法》就是阴谋诡计”的结论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只要对《孙子兵法》进一步理解后就不难发现,她的制胜之道最主要的并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试问:“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算胜”思想是阴谋吗?“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全胜”思想是阴谋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用乃不穷。”的“知胜”思想是阴谋吗?……显然不是,因此当今的我们对其想当然的地方太多了,对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国学经典误解太多了。
第二,要彻底抛弃“《孙子兵法》是老古董,过时了,没用了”的偏见。当然,现在真正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是很少了,但在普通群众中依然大有人在,这主要与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浮躁有关。现在的人一切向“钱”看,是否有用都一概用金钱的产出来衡量,并且要的是立竿见影、急功近利。诸不知,《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菜根谭》在日本商场纵横制胜大行其道,也不是一蹴而就“直接打通大小周天实施乾坤大挪移”的,也是通过大桥武夫、松下幸之助等企业家不断修炼的结果,一读《孙子兵法》就日进千金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使我想起了一位老子研究专家孙以楷先生的一番话“我一向认为中国哲学不是工具,不能教给人以谋生的技巧,不能教给人以生化物电知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无用的。但是中国哲学给人一种关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哲学又是无用之大用。”而《孙子兵法》“是古代一部优秀的兵书,也是一部出色的哲学著作。”(冯友兰语)就不仅仅是“无用之大用”了,更是“大用之大用”了。至于“大用”在哪,上文已有交待,就不赘言了。
那么,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态度来对待《孙子兵法》呢?最起码的态度就两个字:尊重!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是什么精神?尊重而已!这使我联想到心理咨询师的必备品质之一:尊重来访者,也就是说不管对方是杀人犯还是妓女,咨询师都得一视同仁,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此保持咨询的正常进行,这也是尊重的作用和人性的体现吧。
我认为,对待像《孙子兵法》《周易》《老子》《论语》这样的中华元典,最好的态度应该遵循“仰视——平视——俯视”的顺序,会更合适稳妥些,至少不会让我们丢人。中国文化经典之中的经典,智慧之上的智慧,历尽千年沧桑依然光芒万丈,无数志士仁人能人异士学界精英社会栋梁为之前赴后继探索不止,我们凡夫俗子黄毛小儿一上来就目空一切目无先贤,合适吗?还是先以“正心诚意”的心态来面对老祖宗吧。这样,我们就能较快地步入先哲的思想殿堂,真正地亲近而聆听其智慧的教诲,反省到今天的我们除了物质享受超过古人而精神世界的贫瘠又是多么地明显,对宇宙人生的整体认识只能自叹不如啊!这也是当今之世成功运用《孙子兵法》的前辈经验之谈。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将孙子顶礼膜拜为“天下第一神灵”,服部千春也同样视孙子为“罕世天才”,便是明证。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修炼之后,随着你视野的扩大、思考的深入、智慧的增加,我们才有可能逐渐地接近先哲,发现他们也并非尽善尽美十全十美,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就能平和地去指出其不足,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一家之言。如果说“仰视”是视其为老师的话,那么“平视”则更多是视其为朋友了。而“俯视”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境界,古往今来,俯视孙子者有几人?毛泽东算一个,“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不得“仰视”一番。强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则是“ 平视”了,而反孙子之教“穷寇勿追”宣言“宜将剩勇追穷寇”当然是“俯视”的一种表现罢。应该说,我们的学习者能达到第二个阶段就很不易了。
2、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老实说,要真正学懂弄通会用《孙子兵法》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学习其他若干国学经典所具有的共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浓缩性太高。《孙子》5000言,《老子》5000言,《易经》5000言——这三个5000言就是一个比一个玄妙难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综合性、模糊性思维特色所致,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提供结论、方法和技术,而不加以论证和解释。易经的预测学说、气功的吐纳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兵法的奇正学说,都是如此。因此,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也增加了我们后人的在学习过程中磨炼意志的机会。我们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根本不要心存幻想,象学数理化公式定理一样,学一下就掌握了,马上就可以大施拳脚大展鸿图了。恰恰相反,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学,多次重复地学,如琢如磨地学,如痴如迷地学,经年累月后,终有所悟,终有所成。

网友(2):

简单来说,你天生城府不够深……
你才17岁,没必要学心计,等以后你经历人情世故后想单纯的时候才会发现现在的想法是多么的无谓。

网友(3):

建议楼主去看看,侯卫东官场笔记 ,也是厚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