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有人说《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到底是哪一个?

2024年11月27日 16:42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深圳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答:国学经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像一棵大树,有根、茎、枝、叶,教孩子学国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根,并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才是国学的“根”呢?答案是《易经》,而不是《弟子规》,因为《易经》是“群经之首、智慧之海,中华文化之源,是生命宝藏”。
  赖国全老师把培养人才比喻成做饭——只要有了大米,就能煮出饭来。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超越圣贤的杰出人才?因为没有找到大米。“《论语》不是大米,是饭;《弟子规》是稀饭。我们都在学孔子的《论语》,那孔子学的是什么呢?答案学的是《易经》。”同时赖国全老师还说,运用“累积式教育法”,从《易经》读起的教育,成才就很容易了。

网友(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学、风水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几千年来,一直都存在的行业。

网友(3):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不可能是一本书,我认为是儒释道三家,合起来是根。

尤其是佛教,虽然从印度传来,但是在中国开花结果,根很深,很多的文化词汇都是来源于佛经,尽管其意思已经背离佛经的原意。

网友(4):

应该看是哪方面。弟子规主要是教为人处世之道。而易经是讲世间万物的,易经也有包含为人处世。传统文化的跟,就得看传统文化的那个方面了

网友(5):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