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我不让”是怎么回事?

2024年11月23日 05:36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孔融让梨我不让“是一条新闻
昨晚,记者联系上孩子父亲,他告诉记者,这个微博引发的热议,他也没有想到。孩子就在本市中心城区一所小学读一年级,当他看到试卷后也问过孩子,孩子说自己不是搞恶作剧,“我问:你为啥写‘我不会让梨?’他答:我认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我问:为什么呢?他答:因为他只有4岁。”他还说,孩子十分坚信自己的答案,所以这道题他没有订正,在父亲跟他沟通时,孩子非常确定地说要问一下老师后才订正。“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这位家长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

两种评价
不应该要求人人做圣人
在网上热议中,大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判错了”。一位网友说,这是一道好题,但需要老师去引导孩子。这个红叉很粗暴,其实孩子答案原本无可厚非。第一,孩子是讲规则的,父亲授权,严格按照年龄大小来分,自己的比弟弟的梨大,可以不让。道德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第二,这个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的好。还有人表示,老师不让孩子说真话,“怎样才能使整个社会有诚信呢?不管是作为语文题还是德育题,这样判都不合适。”还有人质疑:题目明明问“你会怎么做?”只要答出自己做法就可以了,只要没答非所问,怎么能打叉呢?如果题目改成“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这才可以凭价值观来判断正误。目前,强调个人权益较多,或许“不让”才更符合主流。
有人表示感同身受,他举例说:我小外甥上小学时遇到一道语文题,说,把“大”字加上一点,是什么字?我外甥写成“犬”,被老师判了“×”,据说唯一正确答案是“太”。
还有不少人认为,这道题出得有问题,“教改这么多年了,语文这门学科仍偏重于德育,真正的语文知识却很弱,文言文、世界文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核心点反倒没人重视,看看成年人平均每年读几本书,知识面多窄,还有以读书为兴趣的人少得可怜。”
一些网友直接指出,这道题并不是语文题,而是思想品德题,或者是心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和德育无法脱节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道题有问题,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和思想道德课其实无法完全脱节,在语文试卷里出现这样的题无可厚非,“中国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多,可拿这个说事就很无聊了。人和兽的区别是人有抑制力,有是非观,懂谦让和礼貌。这题本身就包含了对孩子是非观的培养和引导,和教人说谎根本无关。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抢最大的,就是释放人性吗?”
也有人猜测,也许这是一道逻辑题,“这题没毛病,孔融是让梨的,如果你是孔融,那你就得让梨,这是基本的逻辑。如果题目问:如果是你,会怎么样?那可以答:我不会让梨。”因此,这道题和德育、智育、诚信、启蒙……都没有关系。

网友(2):

孔融四岁能让梨是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我不让”是自私。
童言无忌,这是当今孩子的心理,何必在意!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可怜学校老师的教育,一直努力地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个诚实的人,课上课下不一样,孩子虽小看眼里,自私现象不出奇!。
古时候,孔融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那个大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网友(3):

一句话就能破掉 孔融让梨我该让
不符合逻辑关系 孔融让梨 与 我让不让 能否扯上关系?
其实隐藏的是一种另类的攀比心理 如果把这件事放到
如果人家买了什么 你就一定要买什么么?

就这件事来看 我们不能一味否定小孩是错的
难道你们反对的人要强求1,2,3,4,5,6,7,岁的小孩让梨?
他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实话而已 能就这件事把他看成一个坏孩子?
他答题的时候又没出现什么过激语言! 虚伪的教育!!!只会教育孩子说假话
让不让梨又不能跟贡献精神扯上绝对的关系 我也是个学生 反正 我们答题的时候
不管是不是这样 都得顺着题意走 觉得靠谱么 然后就把这个模子套在每个学生上
世界上的人全都是一样的了 没有特殊的地方

网友(4):

暑假里来做咨询的学生特别多,在这些小来访者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里尽是倔强。小姑娘的妈妈说: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最近老是给我们对着干,很不听话,你话说的重一点她就离家出走。在与小女孩沟通时了解到,小女孩有个8岁的弟弟,弟弟特别的霸道,一旦两个人发生了争执,爸妈都宠着弟弟,每次受批评的都是他。爸妈经常说:你是姐姐得让着弟弟……..

“你是姐姐得让着弟弟”“你是老大得让着他”这句话是不是挺着特别耳熟,也许这句话你正在用,也许你曾经受过这句话的影响。都说童年是纯粹的快乐,但在这被弟、妹压住的大孩子身上,我却生生看到了沉重。

孔融让梨之我不让
这样的故事,这样家庭,这样的教育在中国有很多。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在网上给我留言说:自己有两个孩子,老大9岁男孩子,老二5岁也是男孩子,她经常教育老大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一开始还挺好用,现在哥弟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有一天她发现哥哥把弟弟堵在门后面,正在狠狠的打弟弟的头。她很恼火就揍了老大,老大边哭边冲着她吼:我都是被他逼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希望我能给她一些方法。

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两个孩子不要分年龄大小,处理矛盾时,只对事不对人,不要再说老大必须让着弟弟。在过了有一个月左右,她给我电话说:她发现,两个孩子都变了。有一次,大的抢了小的玩具,小的立马开始大哭并望着母亲,她知道老小想让她“主持公道”,她没有理会,老小发现自己哭了以后,没人理会,就拿起另一个玩具玩了起来。在弟弟找其他玩具的时候,哥哥一直看着,然后他把自己抢的玩具,还给了弟弟。看到这一幕,她觉得暖心极了。渐渐的,哥哥对弟弟不再那么抗拒,甚至还会主动照顾弟弟。

孔融让梨之我不让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我们,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被孔融让梨给误导了?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递到孔融的手里。如果一开始这个梨,都没有递到孔融手里,直接说你的梨大,直接给到别人,那孔融也不一定开心。

所以,大的让小的,应该是孩子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而不应该是大人的强制要求。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讲究兄友弟恭,爱护幼小,但是这种谦让,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不是被迫。我们缺的不是道德,而是规则。

网友(5):

孔融让梨说的是古代的一个古典故事,孔融很小,自己在吃梨的时候,还记得分享给别人,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