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阿罗约总统执政后,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施政核心,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菲财政赤字攀升,债务负担沉重,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市场对菲经济前景依然信心不足。2004年,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加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济取得6.1%的增长,但财政状况未能改善。8月,阿罗约宣布政府处于"财政危机",加强增收节支和改革力度。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864.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1101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6.1%
货币名称:比索(Peso)
汇率(2004年):1美元=56.05比索
通货膨胀率(2004年):5.5%
失业率(2004年12月):11.8%
印度尼西亚
经 济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农业和油气产业系传统支柱产业。80年代中期制造业迅速崛起,1991年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农业。90年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1年占GDP比重近40%,吸纳近三分之一就业人口。经济在建国初期发展缓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2003年底按计划结束了国际货币组织(IMF)的经济监管。
2004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苏希洛政府重视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加强法制建设和反腐工作。
2004年主要经济数据有:
国民生产总值:2303万亿盾(按全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2678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5.13%
汇率(全年均价):1美元=8600印尼盾(RUPIAH)
通货膨胀率:6.4%
公开失业率:估计为9.5%
(资料来源:印尼央行,印尼国家统计局
yin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