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其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凝结时间所形成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以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超过允许的间歇时间,以致用振捣器也难以使新浇的混凝土与先浇的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时,结合面即形成施工缝。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与浇筑区段平面垂直的施工缝称垂直施工缝。
扩展资料: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其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凝结时间所形成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以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超过允许的间歇时间,以致用振捣器也难以使新浇的混凝土与先浇的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时,结合面即形成施工缝。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与浇筑区段平面垂直的施工缝称垂直施工缝。
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
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
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
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缝
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其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凝结时间所形成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以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超过允许的间歇时间,以致用振捣器也难以使新浇的混凝土与先浇的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时,结合面即形成施工缝。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与浇筑区段平面垂直的施工缝称垂直施工缝。
扩展资料: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水平施工缝】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其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凝结时间所形成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以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超过允许的间歇时间,以致用振捣器也难以使新浇的混凝土与先浇的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时,结合面即形成施工缝。与混凝土浇筑区段平面平行的施工缝称水平施工缝,与浇筑区段平面垂直的施工缝称垂直施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