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是古代最高权臣的统称,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官位或职务。丞相在有的朝代是一个具体的官职,是那个朝代官职最高的人;但在有些朝代,某些职务的官员的职权就相当于丞相,例如三省制时期的中书 门下 尚书三省最高长官就相当于宰相,但他们官职的名称并不是丞相。到明太祖时期,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内阁职权渐重,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到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总结下,丞相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职称,宰相是官僚体制对最高行政官员的统称。
而国师属于另外的一种称谓。这个职位没有实权,但是地位尊贵,也容易得到帝王的尊宠和被普通人所敬畏。因为被封为国师的人,一般都精通道术佛法,有的会炼丹,有的会看相,有的会求雨有的会算命,基本上在那个时代这类人就被人们当做神仙般的存在所敬仰,而这类人来到皇帝身边,皇帝就会给他们一个国师的封号,以彰显他们超凡的地位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有时也作为僧官的一种。中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
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