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一阴一阳谓这道,这阴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呀?

2024年11月17日 16:1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阴一阳谓之道,是说某一事物发展过程所处的最佳状态。并不表示能永远保持这局面,因为,维持某种合和谐局面,需要各方面的能量生成,供求及消耗等方面问题,调济得当,或可多保持一段时间,但不能恒久,因为这围背事物阳极必阴,阴极必阳的动态发展规律,静是平衡的表象,静不等于止(彻底不动)因为阴中有阳,能量潜伏渐未发动。下面我结合六十四卦之既济卦作具象说明,水在火上,水性柔,势向下,火性烈,势向上,本是两走不到一起的物质,但在立体空间,却有了相互交接的机会,如是形成了,阴处阴位,阳立阳位,各自得位而序立的渐时的和谐状态。既济之卦,一卦含八卦,万物齐备阴阳当位,尊卑自成,具象上是一个享通,吉利的卦象。但加入人元藏中的素,就有了动静的变化,当你脚踏着火,火顶着水,你会怎么办?因此,和谐,平静的局面下也悄悄滋生着着危险!虽享通,吉利也不能恒久长远。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仅是道历中的一个节点,而不能代表“道”的所有历程。

网友(2):

阴阳的本质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网友(3):

台湾学者曾仕强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怎么理解?首先我要更正的是曾仕强教授讲的不应该是《易经》,他也不具备讲解《易经》能力,因为易经三部:《周易》、《连山》、《归藏》之后二部在汉代时就已经失传了。
书归正传:自东周至今对历朝历代都有人在研究《周易》并著书说明,如汉时-魏伯阳;晋时-王弼;唐·孔颖达;宋时-朱熹;元-李道纯;明-释智旭;清-恵栋等等。曾仕强“一阴一阳之谓道”是照抄朱熹《周易本义》对“阴阳“的理解“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
通俗的说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规律就是都有其正、反面,正、反二面交织在规律的变化中。事物的变化规律往往显示的是正面,及表象,但实际上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关联性和必然性所在。大家可以参阅老子的《道德经》、王诩(又名王禅)的《鬼谷子》书籍,对理解《周易》很有帮助。
另外《周易》、《河图》、〈洛书〉被后世传到神乎其神,还搞成了所谓帝王秘不外传之书,其实都错也。根据当时社会文明状况推理,这些书只是当时人们对日出月落,春去冬至等大自然运行认识罢了。

网友(4):

不要看的那么复杂,看做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比如蒸发与下雨,就是一升一降,升为阳降为阴,比如小麦白面与麦麸,麦麸为阳白面为阴就够了,全面的一半足够了。

网友(5):

事物发展的随机性和两面性。
意思就是一件事既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
这种动态随机就是阴阳。
道指的是结果!
结果又产生阴阳,阴阳又产生结果。
然后世界就这么交替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