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几个小问题。

2024-11-01 23:33:39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 佛陀当年说法的时候是因材施教,所以才会有了小乘大乘之说,才会有了很多宗派. 你说的无望和有望是从不同角度来说.如果师兄未证得空性,那么是必须有目标的. 如果你证得了空性的话,就不能有执着了.
2 佛说的感情和我们平常说的感情不一样,佛教里面没有爱情的说法,只有慈悲的说法, 所以,你说的孝敬父母,爱兄长这些应该以大慈悲心去爱,而非私人的感情的爱. 如果能够证得空性,当然就没有念了, 但是我们凡夫没有人能够证得空性,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好的念头,也就是以大慈悲心去爱一些众生.
3 其实修行就在生活中,如果想脱离了生活去修行,修行一辈子也不会有成就的. 说是在家修行很难是因为在家因为世俗的事情常常身不由己,业障会很多,所以修行很难,如果师兄能够有善缘的话,还是出家修行比较好.
4 佛说的忍和世俗的人不一样,世俗的忍是说忍气吞声,而佛教的忍是在大慈悲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如果你有大慈悲心,就会看一切众生都很可怜,也就没了仇人之说了.
5 各宗都说的对,不管佛教各宗的修行方法怎么千变万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就如同不管你吃饭的方法怎么样,但结果都是为了吃饱.所以,那种吃饭的方法都对.
6 佛教说的出家意思是怀有出离心.佛教常讲,如果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还不如不出家.如果心出家而身不出家,和出家没有两样.这里说的就是出离心.

网友(2):

看得出来,你对佛教有认真学习过.试着解答你提的几个问题:
1,佛教说的无望是指不要有贪嗔痴慢等这些不良欲望,这些欲望会使人堕落. 你的欲望必须是符合佛法的,也就是说种善因得善果. 如果你的动机有问题,做事情就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会恶有恶报.
2,佛教的爱是大慈大悲和世俗人的爱截然不同,普通人顶多爱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等,而佛菩萨的爱遍及宇宙一切众生,包括地球上所有人类,动物等等等.这种爱已经超脱了自私的感情,也就是说是一种理智指导下的"爱",因为,佛菩萨认识到众生是一体的. 起心动念就是在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造业就会承受果报.
3,在家修行是可以.但是,在家修行干扰多,普通人很难在家成就. 就好比你在教室里面看书和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书,都可以,但哪种读书更有效果呢?
4,佛教教你修忍辱.是因为一般来说别人不会无缘无故把刀架到你脖子上,之所以会这样,大多数是因为前世你对他做了类似的事情,现在人家来讨债了,这就是因果报应.当然,世俗人看不到前世的事情,当然会存在这样的疑惑. 如果你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能陷入冤冤相报的怪圈.所以,佛教你忍辱是看到了人家架刀在你脖子上的真正原因,如果这一次能忍过了,就相当于你前世欠他的现在还清了,以后,不会再找你麻烦了.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这也是成佛路上修行的一个大的需要突破的难关.
5,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通过哪一门都可以成佛. 好比条条大道通罗马,都可以.
6,"出家即回家"里面的道理较深,这就需要对人是从哪里来的有正确的认识. 佛说一切众生本性皆佛,只不过因贪嗔痴慢疑而不能证得. 这就说明了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到世间来只不过是本性迷失了,才来到这个世界.为了找回本性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我们只有通过出家修行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 世俗人没有明了人生的意义,一辈子都在追求错误的名闻利养,不知道自己来人世的真正使命. 糊里糊涂生,也糊里糊涂死,一辈子被自己的欲望牵引着而造作各种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