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避难知识 谢谢了!!

2024年12月04日 22:52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小丸子避震;早在20多年前,日本的中小学就已经有了防灾和自我保护的教材。除了学校开设有防灾课程外,政府还常常派来防灾指导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并组织各种防灾活动。有些学校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发一张地图,上面标示着学校和家庭附近的区域,让孩子们按照放学后回家的路线,在地图上标出警察署、公用电话、饮水处、可避难的公园等重要地点。

学校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给学生在家里、学校如何选择躲避地点,被困时如何呼救等知识。有的学校还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的现场感。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日本孩子们的防灾意识一点点逐渐形成,经常的模拟演习不但能锻炼学生的逃生技能,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惧心理。

《樱桃小丸子》的《地震避难演习》一集中,也用搞笑的方式来表现防灾活动。

遇小地震也要提高警惕

《地震避难演习》一集中就教大家一些基本的地震应对方法,比如介绍到发生了微震,那么全家人就会放下手中的事,看天花板上的电灯,因为它是最好的地震指示器。如果震动不大,震完之后,全家就会马上打开电视看新闻报道讲些什么,因为虽然是很轻微的震动,也可能是强烈地震的先兆。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但只造成7人死亡,200人受伤,这得益于日本气象厅在震前十几秒及时发布了地震预警。从2007年10月开始,日本启动了紧急地震速报制度,即日本气象厅有权通过地震仪器监测地震的初期微动确认地震,并通过电视等渠道直接向大众预报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这次日本大地震,日本政府及媒体的反应速度和专业也给大家很深的印象,地震引发海啸后,预警消息很快就通过电视、手机、网络等方式传递给了国民。

避难头套关键救人命

在全民安全教育背景之下,日本人养成了很强的防灾意识。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储备有防灾救急包,里面有储存的应急用品,如食品饮料、手电、打火机、收音机等。这些用品都可以在专门的防灾用品商店里买到。在日本的应急手册中都会介绍,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蹲到桌子下方,并用坐垫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地震避难演习》一集中樱桃小丸子的妈妈就在帮孩子们做避难头套,头套除了关键时刻能救命,震后还可以成为标识,让家人比较好辨认,免于失散。小丸子在教室演习时的标准动作则是躲在课桌下,而日本学校也都给学生们配有避难头套,这是头套平时就是凳子上的坐垫,但经过特殊设计,在发生晃动时,学生们可以立刻将它扣到脑袋上,保护头部。

出门手互搭避免拥堵

人多容易产生拥堵,甚至可能产生秩序混乱的现象,而学生下楼梯因为拥堵发生踩踏的惨剧也时有听闻。紧急疏散原来也是有讲究的,除了听从指挥守规矩,《地震避难演习》中还介绍到一些特别的窍门,比如从室内出去的时候,除了要用头巾包着头,每个人还要用左手搭着右手,原来这样就不会推倒其他人,保持秩序,以免因人多发生拥堵,让大家安全地去到外面的空地。

避难场所都有召集人

逃出室内后,人们需要去到安全的场所,日本在城市里修了大量的避难场所,一般是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而且还在街道旁设置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地到达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酒店、商场、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明确的避难线路图,在线路图中清楚的标明目前所处的位置。

《地震避难演习》同样也表现了人们去到避难所的过程,小丸子在去的路上还惦记着她的避难头套。日本还有避难场所召集人的制度,负责该避难场的基本管理等,虽然剧中的召集人被小丸子们取笑,但这种措施关键时刻还是会起到稳
避难场所都有召集人

逃出室内后,人们需要去到安全的场所,日本在城市里修了大量的避难场所,一般是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而且还在街道旁设置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地到达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酒店、商场、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明确的避难线路图,在线路图中清楚的标明目前所处的位置。

《地震避难演习》同样也表现了人们去到避难所的过程,小丸子在去的路上还惦记着她的避难头套。日本还有避难场所召集人的制度,负责该避难场的基本管理等,虽然剧中的召集人被小丸子们取笑,但这种措施还是会起到稳定作用。

网友(2):

地震时千万别呆在墙头、桥上;并远离建筑物为好,来不及离开房子就躲在桌子下。
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逃时最好尽量降低身子。高建筑物里且逃生通道已堵,则利用一切布材编织成绳子从窗户逃离,切记万不可心急。实在不行也别着急,只好等待人员救你了。
水灾简单,尽量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