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的传承
八骏嘶风传捷报,五羊跳跃展新图。
花红桃艳,金桔满盘,喜气洋洋华夏儿女策马赴羊年,春节年年过,今年过节又不一般。俗话说“俗随时变”,春节习俗传承、演变到今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回望过去,每个时代都各有风格:
50年代的年夜饭:几斤肉快活吃几天
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
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80年代的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
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现代社会花样更多,过几年一个样,呼机拜年,电话祝福,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旅游过大年。但这毕竟是少数时尚弄潮儿的好戏,大众的呼声是,年越过越淡了。可不是,这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临危机。庆丰收,祭祖和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特别是城市的新生代们,不仅摆脱了农耕,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春节庆丰收祭祖的意义消失了,人们现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驱鬼也取消了。守岁,它是年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省略的话,那肯定会影响到年节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 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
第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进主义。他们把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结果春节民俗中许多传统内容、信仰内容被破坏。例如,把公历第一天称为"新年",而把传统的历法新年改称春节,淡化了、模糊了春节的"新年"含义。以致于有人想取消春节,用阳历年取代春节。
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 国传统年节产生了冲击。物质享受为主的春节气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也需要多样化的节日。不同层位的人们大可从那些节日中获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应该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于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强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导地位才能更突现出来。
第四,如今,平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娱乐时间。城镇人民温饱基本解决,也不再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走亲戚,而是精神压力寻求解放,想着可以哪里去玩,玩什么,怎么玩?
时代不断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题却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 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人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调整与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与民族的需要。
一种民俗的传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当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俗心理必然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心理变化并不似社会变迁那样快,需要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整合。春节作为一个民俗,在社会的发展逐步摆脱农业主导而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时候,去与留就是纯自然选择,而不能人为干预,其保留的也将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添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色彩, 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应该是民众在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 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 们才可能建构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承 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进军,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乐的佳节
过年的味道
早晨一睁眼,接了几个电话,“嗯,但是,不行,要在家收拾屋子。准备过年呀。”理由十分充分地推了两个朋友的相约。飞快地洗漱完毕,草草地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片面包,换上红色的家居服,用毛巾迅速地擦一遍脸以后我开始帮妈妈做家务。
爸爸坐在宽大的沙发里看着报纸,一会,抬起头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今天不出去吗?这么勤快?”终于,我问。笑着对爸爸说:“今天哪里都不去,在家帮妈妈做家务,嘻嘻。干干净净过大年哟。” 是呀要过年了。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跟着妈妈在家里擦擦弄弄好一阵子。那时候,觉得好烦,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突击做那么多家务?但现在帮妈妈做家务,一下子理解了妈妈的感觉,那种过年的感觉。
其实,过年的味道,过年的感觉,在现代人眼里,是越来越淡了。也许是很多东西太容易得到的缘故,反而没有了盼望很久以后得到的欣喜。
小时候祈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为过年可以的放花放炮。过年,在孩子的眼里,是压岁钱,是庙会,是风车,是新衣服,是糖葫芦,是花炮,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美好的祈盼呀。而现在,得到这一切已经很容易了,不必等到过年的时候。看来,人生真的是拥有一些,就势必会失去一些。
“送旧迎新。”四个字,一下子跃了出来。好一个送旧迎新。送走旧的,迎来新的。迎新固然是一种喜悦,送旧却不免让人有点淡淡的伤感。日子就这样在无数的迎来送往中过去,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逐渐的成熟的吧。可以淡定地对待所面临的一切,渐渐地,也许就会乐于拥有,甘于失去了。应该是一种成熟吧。然而,感伤依旧,但那也只是一种生活中的小插曲,一点点小配头。
走近窗边,看着白雪覆盖了的街道,心里居然涌起一阵阵的兴奋。喜欢雪天,冷冷的空气里带着几许湿润,把天衬得更蓝,就连干枯的树枝都有了几分诗意。窗外的风很大,气温骤然下降,而室内却温暖如春。楼下商家挂着的彩旗,在风中乱舞。冲着窗外笑了笑,真的是要过年啦。
终于,经过一天的奋战,家变得光洁无比。盘腿坐在地板上,打了蜡的地板,泛着好看的光。一整天的洗洗漱漱擦擦弄弄,让人不免产生了几分疲倦,但心情却十分舒畅。笑迷迷地看着角落里的优雅地伸展着枝叶的富贵竹,还有五颜六色的银柳,绿意盎然,春机盎然。
打开电脑,电脑里飘出一首首怀旧的老歌,厨房里飘出炸丸子的香气。爸爸在我的感染下,居然也开始炸丸子。想想看,他已经好几年没有炸丸子了。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是这种味道让贪吃的我眼睛发亮呀。在这种香气中,儿时的种种,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当过年的味道渐渐淡去之际,儿时的记记――那种对过年的渴望,那种对过年的祈盼,那种过年时的种种快乐,成为了一种亮色。点点滴滴的回忆伴随着夜幕,一点一点地向我笼罩过来。
事例述说
记得在除夕那一天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到姨妈家去过年,家里的那些大人们聚在一起有聊天的、有看春晚的、还有一些在打牌的,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聚在一起玩游戏,这一次,我和哥哥姐姐们玩“瞎子摸鱼”的游戏,嘻嘻哈哈乐个不停。我们都等待着夜晚十二点钟声的响起。(中国作文网)
在十二点钟,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的整个世界就好像被一个超级大的炸弹炸响了,我开心地说:“放烟花的时间到了。”于是我和弟弟就一下子跑到了楼下。在那里我们放了很多漂亮的烟花,有大的、也有小的,其中最大的一个烟花是一个大大的箱子,当时的我非常希望能亲手点燃这个最大的烟花,可是一想到箱子里面满满的火药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害怕了。后来我只能躲得远远的看着那快要被点着的大箱子,心里想着它飞出来的烟花一定非常美丽。终于,我的爸爸点燃了那个大箱子,五颜六色的烟花一下子冲上了天空,黑漆漆的天空霎那间被烟火染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真是美极了啊!
诗句结尾
当我们放完烟花之后,就回到家里了,在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之中,我们就给大人们鞠躬拜年,这一次,我还得了好多好多的压岁钱。“过年啦!过年啦!”此时的我们都开心的叫了起来,我想这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诗中描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