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奉上一部分,是蔡元培写的,请参考:
蔡元培(1868-1940),中国教育家。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推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曾提出修改学制、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著作编有《蔡元培全集》等。
各勉日新志;
共证岁寒心。
——赠北大毕业生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题寓所
尽善尽美武韶异;
此心此理古今同。
——赠画家陶冷月
其人如春风冬日;
尽瘁于文字语言。
——挽刘半农
惜竹不除当路笋;
伐薪教护带巢枝。
——赠友
春风吹开锦绣谷;
晚岁犹存铁石心。
——题《越铎日报》
谟议轩昂开日月;
文章浩渺足波澜。
——自题
高文落笔妙天下;
清论挥犀服坐中。
——集欧阳修句赠学生郑宾于
夜雨长深三尺水;
春风新上数枝藤。
——赠杨其泳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
名副其实,何虑无闻。
——贺刘海粟四十寿
理哲家言,同源西圣;
华严法界,现象南明。
——题新昌大佛寺大雄宝殿
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
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挽梁启超
躯壳云亡,亘古精神系党国;
牺牲受辱,千秋气节贯星辰。
——挽同盟会员蔡公时
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挽秋瑾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挽鲁迅
义旅起智明,九世复仇原不忝;
强邻逼缅甸,重关资故有遗哀。
——挽李蔚然
轶事足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
前贤无愧,定是子房鲁连一流。
——挽陈其美
教育专家,犹忆十六年前推诚共事;
科学先进,岂惟数百社友痛惜斯人。
——挽范源廉,曾任清华、北师大校长
贫贱何伤,只要把物与民胞安排下去;
精神能固,却须从冰天雪地磨炼过来。
——赠叶翰
浙沪依然,革故鼎新,先烈庶其瞑目;
袁冯安在,流芳遗臭,国民自有定评。
——陈其美十一年祭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
——题浙江南田刘基故居
嫉恶如仇,独对我过事宽容,平生风义兼师友;
多文为富,无片刻暂离铅椠,等身著述付儿孙。
——挽南社社员徐仲可
后太冲、炎武已二百余年,驱鞑复华,窃比遗老;
与曲园、仲容兼师友风仪,甄微广学,自成一家。
——挽章炳麟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挽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