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2024年11月18日 14:28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钱天白,中国互联网第一人.

日前,中国优秀网站评选和中国杰出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在"十大杰出网络人物"中,已故杰出网络专家、“中国第一上网人”的钱天白教授入选其中。与那些白手起家、叱诧风云的CEO、CIO不同,钱教授将其一生默默地贡献给中国的Internet事业。

今天我们能够享受到网络带来的方便,实在是应该感谢钱天白教授的付出。事实上,钱教授之于中国网络事业,就等同于詹天佑之于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是他,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是他,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中国的互联网才能迅速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

1945年,钱天白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自小聪明、记性好、悟性高,各门功课都出类拔萃。1963年他以平均成绩92分的高分考取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毕业后的十来年中他先后被分配到继电器厂、石油化纤总厂设计院等处工作。无论在哪里,他的博学多才、热情厚道都征服了周围的人们,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直到1979年初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所的前身五机部计算站成立,钱天白开始了生命和事业中的重大转折。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十九年,直到去世。这十九年是钱天白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也是钱天白的事业走向辉煌的十九年。

可以说,在钱天白之前的中国互联网事业完全是一片空白。加入计算站后,钱天白很快带领一班人马,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在Internet中正式注册并投入正常运行的CANET网络中心;而后他又代表中国首次登记了顶级域名CN,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域名,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标志。

当今我国科技领域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网络NCFC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eking Facility of China)也是在钱天白的规划和参与下建设成功的。其时钱天白以NCFC为核心建成了全国性的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并将CN域名服务器从国外移到CSTNET上运行。而为网民所瞩目和信任的CNNIC(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也是由钱天白和其他专家一起积极筹备而成的,他为CNNIC的运行管理模式的制定,以及我国第一个域名管理办法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访问学者和专家,钱教授多次出国参加各类的国际会议和技术交流。1979年赴德国西门子公司,1982年赴法国BONSON公司,1987年赴美国CST公司,并在期间参加国际计算机科技网第六届学术年会,并在会上作了"中国科技计算机网--CANET"的发言,在美期间,美国的公司许以高薪,劝他留在美国工作,但他始终认为他的事业在中国,1989年他不顾美国公司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国,正式负责CANET网络项目......

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钱天白,并没有忽视家庭生活,在家中,他同样作得很成功,在父母的眼中,他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的眼中,他是有情有义的丈夫。

在品尝了事业成功的喜悦之后,钱天白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因为人生的许多乐趣,他还没有得及体味。他爱好运动,有颗门牙就是踢足球时磕掉的;他与生俱来具有艺术细胞,曾定下过计划,有朝一日一定要学会跳舞,唱歌,要练练书法和绘画,甚至学学弹钢琴,只可惜都还来不及实现。为了事业他舍弃了太多的私人空间。

钱天白教授坦诚的为人,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谦和的作风,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将为后人所称道和学习,而他的独到与远见,他作为网络事业的开拓者对中国网络事业的贡献,则将永远留在历史的功名册上。

网友(2):

2003年8月20日 人民网—京华时报
李澄炯老人向记者讲述发送邮件的故事. 记者 范继文 摄
8月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内首次刊发了有关国内首封电子邮件的消息.昨天,记者辗转找到当时发送该邮件的参与者之一李澄炯老人,他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此邮件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对于今天的网民来说,也许是段神秘而有价值的记忆.
CNNIC调查神秘电邮下落
16年前发送信息在德找到
去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外籍高级顾问安玛莉(Ann Marie)受CNNIC委托,开始查找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下落.
"当时有关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线索并不是很清晰."安玛莉先后多次从美国打国际长途电话向中国有关部门和专家请教,核对,但中国的官方资料中有关第一邮件的信息已无迹可寻,安玛莉只得到"邮件与德国有关"的答复.
在美国南加州信息部门的帮助下,安玛莉从上千万条数据信息中查找到,"邮件是先被发送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随即,安玛莉赶往卡尔斯鲁厄大学.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安玛莉见到了邮件的发送者之一措恩(Zorn)教授,并被告知,"来自中国的那封邮件仍完好保留".在短暂的检索之后,从中国发出的首封电子邮件真实地展现开来.邮件副本显示,该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于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北京时间)发出的.
安玛莉将邮件打印件带到了中国,交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收存.
首封邮件并无特定收件人
实质内容是向世界打招呼
带着第一封邮件的打印件,记者找到了当年任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李澄炯老人.
"那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西德巴符州政府的一个计算机国际网合作项目,发第一封电子邮件是整个研究组共同完成的."李澄炯老人介绍说除了自己,当时研究组成员还包括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现已辞世),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措恩教授和其他同事.
从1986年开始,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当时国内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中转",与国际网络进行连接."而且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壁垒',计算机软硬件难以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兼容的系统软件,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互联及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9月14日晚间,大家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邮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李澄炯提出邮件内容用"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他认为"这符合当时中国实际发展状况."随后,措恩教授按照该内容,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快速地敲下了英文邮件.但是,几次发送,计算机均显示发送失败.
专家们不得不对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重新检查确认,这一过程花了近一周时间.
1987年9月20日,研究组准备再次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李澄炯说,该邮件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网络寻呼",希望外界收到来自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声音.20时55分,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计算机屏幕上闪出"发送完成"字样.
世界各地祝贺邮件纷至沓来
成功对话提升中国网络形象
"这意味着中国将可以直接和欧美各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大学和研究中心通讯和交换信息了."李澄炯说,电子邮件发送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几天,研究所不断收到了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回复邮件,其中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来的贺信,也有外国朋友有益的建议和联通意愿.后来,王运丰教授还因此获得了德国总统颁发的大十字勋章.
与国际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功之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唯一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中科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曾登录国际科技网,享用网上资源并交流信息.李澄炯回忆说:"最受益的恐怕算是国家天文台了,因为搞天文研究的专家需要更经常地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谈起这些,该研究所另一位也已退休的专家阮任成认为:首次成功对话,其实是攻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课题,它对于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安玛莉则形象地把王运丰等专家们称之为"取经人",她认为是他们把网络技术引入了中国,从而使中国在相对较早的时期实现了与国际网络间的对话.
第一封电子邮件复印件邮件题目: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大意:跨越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向全球科学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世界第一封E-mail仅有两字母"LO"意为:你好!我完蛋了.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 '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我完蛋了.'"
Bby hdy@21cn.net

网友(3):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国内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就是他们开的。
回答者:yaledesmond - 助理 二级 9-13 10:56

--------------------------------------------------------------------------------

2003年8月20日 人民网—京华时报
李澄炯老人向记者讲述发送邮件的故事. 记者 范继文 摄
8月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内首次刊发了有关国内首封电子邮件的消息.昨天,记者辗转找到当时发送该邮件的参与者之一李澄炯老人,他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此邮件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对于今天的网民来说,也许是段神秘而有价值的记忆.
CNNIC调查神秘电邮下落
16年前发送信息在德找到
去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外籍高级顾问安玛莉(Ann Marie)受CNNIC委托,开始查找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下落.
"当时有关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线索并不是很清晰."安玛莉先后多次从美国打国际长途电话向中国有关部门和专家请教,核对,但中国的官方资料中有关第一邮件的信息已无迹可寻,安玛莉只得到"邮件与德国有关"的答复.
在美国南加州信息部门的帮助下,安玛莉从上千万条数据信息中查找到,"邮件是先被发送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随即,安玛莉赶往卡尔斯鲁厄大学.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安玛莉见到了邮件的发送者之一措恩(Zorn)教授,并被告知,"来自中国的那封邮件仍完好保留".在短暂的检索之后,从中国发出的首封电子邮件真实地展现开来.邮件副本显示,该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于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北京时间)发出的.
安玛莉将邮件打印件带到了中国,交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收存.
首封邮件并无特定收件人
实质内容是向世界打招呼
带着第一封邮件的打印件,记者找到了当年任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李澄炯老人.
"那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西德巴符州政府的一个计算机国际网合作项目,发第一封电子邮件是整个研究组共同完成的."李澄炯老人介绍说除了自己,当时研究组成员还包括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现已辞世),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措恩教授和其他同事.
从1986年开始,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当时国内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中转",与国际网络进行连接."而且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壁垒',计算机软硬件难以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兼容的系统软件,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互联及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9月14日晚间,大家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邮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李澄炯提出邮件内容用"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他认为"这符合当时中国实际发展状况."随后,措恩教授按照该内容,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快速地敲下了英文邮件.但是,几次发送,计算机均显示发送失败.
专家们不得不对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重新检查确认,这一过程花了近一周时间.
1987年9月20日,研究组准备再次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李澄炯说,该邮件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网络寻呼",希望外界收到来自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声音.20时55分,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计算机屏幕上闪出"发送完成"字样.
世界各地祝贺邮件纷至沓来
成功对话提升中国网络形象
"这意味着中国将可以直接和欧美各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大学和研究中心通讯和交换信息了."李澄炯说,电子邮件发送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几天,研究所不断收到了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回复邮件,其中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来的贺信,也有外国朋友有益的建议和联通意愿.后来,王运丰教授还因此获得了德国总统颁发的大十字勋章.
与国际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功之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唯一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中科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曾登录国际科技网,享用网上资源并交流信息.李澄炯回忆说:"最受益的恐怕算是国家天文台了,因为搞天文研究的专家需要更经常地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谈起这些,该研究所另一位也已退休的专家阮任成认为:首次成功对话,其实是攻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课题,它对于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安玛莉则形象地把王运丰等专家们称之为"取经人",她认为是他们把网络技术引入了中国,从而使中国在相对较早的时期实现了与国际网络间的对话.
第一封电子邮件复印件邮件题目: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大意:跨越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向全球科学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世界第一封E-mail仅有两字母"LO"意为:你好!我完蛋了.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 '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我完蛋了.'"
Bby hdy@21cn.net

网友(4):

到底是谁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昨天在网上发布的最新一版《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的一封电子邮件,经确认是我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这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通过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档案馆联系,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查到了这封电子邮件的打印件。

网友(5):

我们的四十年:1987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6天后抵达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