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坟墓到底在那里?

急急
2024年10月28日 19:2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南京钟山。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运往南京,当时就在如今的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制的紫铜棺。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开始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扩展资料: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获得成功,被推举为首任临时大总统。同年12月,他拒绝了胡汉民、廖仲恺要求他留在广东的建议,坚持来到上海、南京,说“沪宁在前方”。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

孙中山欢欣鼓舞,2月15日,即带领临时政府官员,在钟山明孝陵举行了盛大的民国统一庆典,亲自宣读文告《谒明太祖陵文》和《谒明太祖文》。

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在钟山打猎,在一宽阔之处,孙中山指着对面远处的方山和回环如带的秦淮河说:“你们看,这里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当初明太祖为什么不葬在这里”。

中山先生接着带笑说:“我将来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

1919年,孙中山写完《建国方略》。在书中,孙中山盛赞南京和钟山,说,南京“作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去世的前一天,明确对身边的宋庆龄、汪精卫立下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对南京,对钟山,有一种特别的认知和情感。他的眼里,南京是辛亥革命的“前方”,是建立民国开创共和的首都;南京是美善之地,将来之发达无可限量。

南京是明朝开国之都,是满族统治时代汉文明的地标,辛亥革命既是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革命,也是驱除鞑虏、光复汉人政权的“大义”。

孙中山决心把自己的身后交付给南京,葬于钟山,有把孙、朱比而论之的意思,更有对自己的同志的嘱托:勿忘辛亥革命,要为“中国之自由平等”“继续努力”,“共同奋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6月1日,按其遗愿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陵

网友(2):

紫金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0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早期行医。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的设计和主要建筑师是吕彦直。吕彦直设计的陵墓平面呈警钟形,寓意唤起民众,警钟长鸣。是在广泛征集的40多种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的。全部建筑采用青白两色,青的是琉璃瓦,白的是花岗石,象征青天白日,可说正合孙中山先生心意。整个建筑简朴浑厚,气势磅礴, 堪称是智慧与艺术的结晶。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春第一期工程完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至第三期工程1932年全部竣工,时间长达6年。 孙中山遗体安葬的奉安大典是1929年6月1日。当日凌晨4时,灵柩从湖南路国民党中央党部出发,送殡行列绵延五六里。9点45分上中山陵台阶,至12点,孙夫人宋庆龄带领家属关上墓门,奉安大典告成。整个大典非常隆重,从此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钟山之麓。 中山陵各个单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由铜鼎广场、牌坊、墓道直至墓室。 铜鼎  位于陵墓广场正南,相当于整个钟的挂扭。整个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由中山大学同学与戴季陶捐赠。鼎内藏六角铜牌,刻 “孝经”全文,鼎面铸“智、仁、勇”三字。 牌坊  中山陵墓的入口处,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前面是半月形广场,为钟顶圆弧。牌坊高12米,宽17.3米,横额正中雕一石匾,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博爱”二字,出自韩愈所做《原道》中“博爱之为仁”。牌坊是参照古代陵墓的传统,设置在陵墓入口的装饰性建筑。 墓道  长480米、宽约70米。两边青松郁郁葱葱,龙柏莽莽苍苍,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如松柏常青。 陵门  墓道的尽头便是陵门,陵门南北两面各开三个拱型门洞,前后贯通,中门石额上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 碑亭  穿过陵门即到碑亭。亭基为方形,阔约12米,高17米,四面各开一拱门,亭顶重檐九脊。亭中立花岗石墓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鎏金大字,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手书。 石级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290级,8个平台,台阶用花岗石砌成。其铺设特点是自下向上看,石级连续不断,登到高处,回首下望,反而看不见石级,全是平台。 铜鼎 石级中部有二只铜鼎,是民国上海市政府敬献,鼎壁上铸有“奉安大典”篆字。 祭堂及墓室  祭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的建筑,宽30米,进深25米,高29米。祭堂外壁用花岗石砌就,覆蓝色琉璃瓦。祭堂正面有三座拱门,各装对开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用篆字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居中的“民生”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白色石雕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座像底座四侧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6幅浮雕。祭堂东西护壁黑色大理石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堂后壁设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门额上横刻“浩气长存”四字,与祭堂正门上的“天地正气”相呼应,刻化了一代伟人的磊落人品。第二道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墓室为封闭性圆顶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顶部是国民党党徽。墓室中央是墓穴,上面是捷克雕刻家高祺先生所作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其下5米深的墓穴里,长眠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中,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园经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网友(3):

  紫金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0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早期行医。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网友(4):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网友(5):

南京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