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2024年12月05日 07:0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网友(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网友(3):

2012-01-05 17:47一、 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下面方格内。(2分)
没错,月到bō心、风生袖底的手表,是一首珠圆玉 rùn 的柔板小令;霜 bìn 如雪、青铜器一样的老钟,却是一则 cāng 桑纵横的伊索寓言。(2004年6月4日《文汇报》)
2、默写古诗文。(7分)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 , ,此事古难全。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3、名著阅读。(3分)
下午放学后,甲同学来到学校图书馆,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他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繁星 春水》《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你的绍:
(二)运用(共9分)
4、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联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5、下面的习作片断需要修改,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一定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每逢一年一度的高考,都有无数的落榜生,他们是怎样渡过他们一生中最难遨的日子呢?有的人,呼天抢地,痛哭流涕,以泪洗面,有的人埋怨我国应试教育,还有的呢?选择去了国外,再有就是走后门送红包,这样进大学。其实历史上有许多一次又一次的事例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
6、 亲爱的同学,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对父母,或对老师,或对同学,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出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分)
对父母:
对老师:
对同学:
(三)探究(5分)
7、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读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读者》2004年第19期
探究结果: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4分)
三个人一双眼睛
星期日。百货大楼。熙熙攘攘。
从楼上并排走下三个人。中间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约莫有八九岁。他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
爸爸和妈妈是两个盲人。很小心很慢地踩着一阶一阶的楼梯。所有目睹的人立刻停止了脚步,闪开一条路。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
一步、二步、三步……那男孩的眸子多明亮啊,漆黑漆黑的。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还有笑在三张脸上流。
渐渐地,远了。
三个人一双眼睛。
而我,两只脚却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许久。思绪的羽翼却飞向了辽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像从酣睡中惊醒,身躯抖动了一下,呼吸也振颤了。
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
我不知为什么,竟跑下楼,去追赶他们。我想更准确地看清他们的长相。我想望望小男孩的眼睛,摸摸他的头,再捧起他的闪着炽炽光彩的小脸,还想和他的爸爸妈妈握握手。我要询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的很多问题。
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
我跑到街中央,车流和人流淹没了那三个人。我惘然若失。
我突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这样美好过。新鲜的阳光在这个世界上流着,正如新鲜的笑在三张脸上流着。
哦,我为什么哭了!
8、首段告诉了你哪些信息?(3分)

9、文中哪一句可以诠释文章的题目?(2分)

10、文中有句话着重描写了男孩子的眼睛,请你用横线划出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11、文中三次写了“三个人一双眼睛”,三次提到了“还有笑在脸上流”,有什么作用?(3分)

12、“我”为什么哭了?(3分)

(二) 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18分)
读书是一种习惯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冢,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他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一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
1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是一种德性的”?用文中的话简要的回答。(3分)

14、读读第2段中引用的曾国藩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3分)

15、阅读全文,联系学过的一些课文,说说怎样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4分)

16、古今中外,以读书为乐或因读书而成就美德的名人很多,他们的事例广为传诵。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两例,多举另加1分)(4分)

17、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请写出并简要说说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8-20题(7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居庙堂之高(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20、你怎样看待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发表自己的评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之有理即可。(3分)
(四)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1-22题。(5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等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1、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22、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三、作文(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清新的山风是绿色的,清澈的溪流是绿色的,春天的嫩芽是绿色的,健康的生命是绿色的,有益于身心的阅读是绿色的。
人们离不开绿色,呼唤绿色就是呼唤清新的空气和流水,就是呼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亲密依存、和谐相处,就是呼唤有益于身心的阅读,呼唤健康的成长和美好的人生。
请你结合上面这段文字所阐述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驰骋思路,不拘一格,以“呼唤绿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提倡创新思维,反对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网友(4):

你不能问! 你要考出你的真实分数!!!!@@#

网友(5):

@$#%^$%#$#@$%#^%$%#@$%^&*%^&$%#@$%^%$^%%%%%%%%^^^^^^^^^^#@@@@@@%^$@^$^@$^$^$^$@@%%#*^*^*#

白痴连这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