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银游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
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磨穗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锋高和合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在于它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等基本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2、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3、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事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它能够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事物和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审视历史、评价历史,观察当代社会、解决当代问题的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颂闷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野谈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侍中,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下面这一段很重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芹茄友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未来新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人得到自由、解放和发展纳谨,才能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把人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人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就需要消灭不平等、私有制,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样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为前提的。我个人认为马克思在考虑这两个问题是是公正的。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特
别是资本主义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关于现实
的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科学。它有别于以往的从
抽象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人的本性观点出发的人本
主义。它既找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无
产阶级革命, 又找到了实现这种人类理想的现实力
量——无产阶级。它要实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彻
底、最为伟大的革命, 不仅要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
人的社会制度, 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 包括无产阶级
自己。在这个社会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人从自然和社会关系两方面的压迫
下获得了彻底解放,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是
科学的人本主义。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
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源于马克思崇高的人
的本性, 即对人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1835 年中
学时代的马克思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
考虑》的论文中, 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一个人决不应
该仅为了获得个人的谋生手段来选择职业, 而应该
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为了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能力
来选择职业。人与动物的区别, 就在于人有选择的自
由。动物只能在外界环境规定的范围中, 在其限制下
活动, 而人则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是人比无自由
的动物远为优越之处。
在这篇论文中, 充满了青年马克思对人类的热
爱和人本主义精神。当时的马克思既不是唯物主义
者, 更不是革命家, 只不过是一个从唯心主义的思维
方法出发的人本主义者。不久, 马克思就否定并从新
的世界观中扬弃了这种人本主义的自发形态。但是,
对自由的追求、大无畏的科学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思
想已经在马克思的心灵深处萌发, 并且深深地扎根。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 就不会有日后改变了整个世界
的马克思主义。
最使青年马克思振奋的是自由的问题, 马克思
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
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 以无神论者的身份出现,
他懂得宗教的本质是否定人本主义和否定人。我们
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 看到了马克思比中学时代
更加鲜明、更加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 看到了马克思
不向任何压制迫害屈服和妥协的坚强个性以及他对
人、人类自由的热爱精神。这饲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的继承, 也是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的必然的精神前
提。
1842- 1843 年, 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时, 他
是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所注意的中心问
题是保护穷嫌槐苦的劳动者。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
论》一文中, 鲜明地表现了马克思为被压迫人民谋利
益的战斗的人本主义精神, 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经
济问题。参加报纸编辑工作以后, 马克思必须思考和
解决由现实提出的一些问题, 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他的最初的唯心主义倾向, 这为他向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和历史观过渡逐步创造了条件。
1843 年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 标志着马克思最终完成了
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历史唯心主义向
唯物史观的彻底转变。这时候, 马克思同时完成了由
抽象人本主义思想向科学人本主义思想的转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 人
是人的最高本质, 因此,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
辱、被奴役、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社会关系。马克思
这里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推翻私有制基础上的一切压
迫人的社会关系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共产党宣
言》中马克思把这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完善为人类社
会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它是这样一种联合体,
其中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
件。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 在消除了迫使人服
从分工的现象, 劳动不仅是生存资料的来源, 而且也
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生产力也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起增长的条件下, 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从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马
克思的人本主义和他的唯物史观是高度统一的, 没
有他的唯物地、历史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认识,
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没有科学
人本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就不成其为唯
物史观, 而是抽掉了现实的人的活动的某种神秘的、
不可理解的历史观点。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
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黑格
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中看
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已经彻底完成了从民主主义
者向共产主义者、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根本转变, 与这些转变同时发生的是由旧的
人本主义向科学的真正的人本主义的转变。这时马
克思关于人及其自由和发展的思想已经完全摆脱了
唯心主义的影响, 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马克思的人本主
义是这样的一种人本主义: 他把人看作是最高价值
和目的本身, 而不是把人看作是手段, 即不把人看作
是工具, 而是尊重人的人格, 关怀人的自由、物质和
精神的全面发展。这种人本主义是从现实的、具体的
人出发, 着眼于人的全面解放。他认为社会表现出来
的种种对个人的压抑, 其根源就是私有制, 私有制下
的商品社会使人的创造物与人分离并对立, 并成为
压迫人的东西。而人要真正得到个性的解放, 获得自
由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改变这种压迫人的资产阶级
的社会现实、社会关系。
马克思关于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是建立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他已经完
全摆脱了以往人本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幻
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以往的人本主义有着
本质区别, 它的显著特点是: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理论
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下, 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历了
“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 阶级营垒更加明显, 社
会矛盾更加激化。人的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已经不
可避免地提到了历史日程上来。因此,“人的解放”、
“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 就像马克思主义的
其它理论产生的必然性一样, 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的一种必然的思想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是
现实的、科学的人本主义, 他找到了这个社会非人道
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造
成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他的创造物之间的对
立。要消灭这种非人道的现象, 要把人从屈辱和压迫
下解放出来, 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这种社会关系, 改
变人所处的这种社会物质环境, 即消灭私有制。马克
思主义不但找到了这种非人道的社会根源, 而且找
到了改变这种社会现象的物质力量和现实途径, 这
就是在社会中受压迫最深、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
向的无产阶级, 要得到解放, 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私有制。但无产阶级推翻这种人压迫人(或物压
迫人) 的制度, 并不是要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者和压
迫者, 而是要消灭一切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 包括
消灭自己,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自己才能最后
得到解放。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
科学的学说,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同时
也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这个
出发点就是人、个人、社会的人。科学的人本主义对
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没有社会的人、个
人, 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社会运动就成了没
有人参与的纯物质运动, 或者叫机械运动。唯物史观
中的辩证法就没有了立足点, 唯物史观就是不可理
解的了。那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来意义上的唯
物史观, 因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
实际活动的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
往的人们, 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
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
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 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
的意识。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
的前提出发, 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
人”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理论并不是建立在对无产阶
级的苦难状况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的愤
怒的基础上, 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客观
的科学的分析基础上的。要使每个人都得到解放和
贾秀民: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
全面的发展, 就要消灭侮辱人、压迫人、蔑视人的社
会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对现存的社会制度有
一个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经济学手
稿》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科学分析, 揭露出隐藏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奥秘和实质, 从而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由于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内
部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历史过
程。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中, 人不仅
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 也是生产力的要素, 而且是
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离开了个人, 社会的现实的
个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抽象
物。
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高姿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或分别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哲学篇、《自然辩证法》等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家如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帝国主义论、当代资本主义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经济篇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戚橡绝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讨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法和道路问题。其理论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论、无产阶级革命论、无产阶级专政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论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或分别撰写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相比较是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基本特征。
1、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达到的最高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规律,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服务,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如斗社会发展规律是完全一致的。
2、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而且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为实践服务。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实践的理论。
3、实现了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就是在批判继承了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它不断地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既严整又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Marxism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埋梁铅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弯好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渣信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 ,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