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如下: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扩展资料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第一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参考资料:绝句俩首--百度百科
杜甫在这组诗中评点作家,批评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体会.由于他见识精确,因而不仅他的观点深为后人认可,而且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也常为后人效仿.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1,凌云健笔意纵横2.
今人嗤点流传赋3,不觉前贤畏后生4.
全部注释
1.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2.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3.嗤点:讥笑、指责.
4.前贤指庾信.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但这里是讽刺话,意谓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这组诗大约写于宝应元年(762〕.在我国文学史上,用绝句这种体裁论诗,这是首创.杜甫在这组诗中评点作家,批评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体会.由于他见识精确,因而不仅他的观点深为后人认可,而且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也常为后人效仿.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意图,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云:"此诗非为庾信、王、杨、卢、骆而作,乃子美自谓也.方子美在时,虽名满天下,人犹有议论其诗者,故有'嗤点'、'哂未休'之句".《杜诗镜铨》引蒋云:"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时言之".
组诗第一首论庾信.杜甫评庾信曾有"清新庚开府"之语,此又言"老更成";又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诗,绮而有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风吹来,花草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春天的泥土原来是冻住的,现在湿漉漉的,燕子飞过来把它用来做巢鸳鸯优闲地在沙子上睡觉。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如下: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