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

2024年11月18日 06:2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从佛法来看,我人众生都是概念,究竟上并没有我人众生,只是因缘相续的名色法,因此“无我”就是说世界上本无我,但又因世间万物而有了我。通过修行,可以见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见到前世及来生,见证轮回,通过自己亲证亲见,达到解脱,具体阐述如下:

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我相,即是我执,也就是执着于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实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灭的。

2、无我,小乘佛教是从,“缘起”的角度去理解的。无我,大乘佛教是从,“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缘起性空。

3、无我分为观身无我、观受无我、观心无我、观法无我。从色身角度来说,身体只是各种元素有机排列组合而成,但是却不能说一堆有机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就是鸡蛋、就是树木花草。

4、从解剖上来说色身就是组织、骨骼、肌肉、器官构成的一个存在状态,并非真实、并非固定,所以这个所谓的肉身的我只是一种短暂的存在状态,而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从色身角度我们只能找到物质的堆砌,物质的堆砌不能说这就是我,这不够严格。

5、观受无我,在我们的感受上,所有的受都是由识促成的,受是必须依赖色尘和根的接触,又由识的分别计较而产生的一种虚妄的存在。因为些一感受本身就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他是诸多因缘和合下的一种虚妄短暂的存在现象,我们执著此现象,是在借用自性的能量在描绘和勾勒,贴加和重建这个感受。

6、观心无我,我们说心是什么,佛教里把心叫做心识,也就是诸识和合而成的一些功用叫做心。所以心本无体、无形、无相,只是由诸识的功能促成的一个功用。

7、观法无我,法是归根结底的一切运转的根本规则,万事万物的运转都是由种种法则约束和展开的。所以佛的真身是法身,只要某法可以用,他的功用就可以借由法身的存在而长存不坏,这就是涅槃的恒常了。

扩展资料:

1、佛陀的存在并非是以色身的存在,或者感触上的存在,或者是心识上的存在,而是完全超越物质和心识,完全是抽象的,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做了一系列的比喻和命名。

2、佛有三身,根本的是法身,表现在外的是应化身。如释迦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的这次行走是应化身,就像天上的月亮只一个,而地上有水,大江、大河、湖海、井池都可以倒影出月亮来罢了,我们不能说碗里的月亮不是月亮,也不能说碗里的月亮就是月亮。

3、佛教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现象组成,物质叫做色法,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在具备禅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础上,修习四界分别观,之后在四界透明体当中,可以见到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色聚。

4、色聚是不断在生生灭灭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两类色聚。通过智慧之光观照色聚,会发现组成色聚的8-10种究竟色法,这就是物质世界的组成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我

网友(2):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梦中梦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梦 只是程度有深浅 畜生梦最重 菩萨梦最轻 (十法界;佛 菩萨 缘觉 声闻 天人 阿修罗 人 地狱 饿鬼 畜生)做梦就是迷在其中 如果能做到无以上四相 就是佛 ,佛即觉悟的意思 我相:即是我执,也就是执着于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实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我”是真的,那父母未生之前那个我在哪里?百年之后的我又到哪里了?人为什么有个思想要占有? 人相即是我相的对立面 人人都对自己好,对他人不好,好东西给自己 坏的给别人 其实自己和他人是一体的,就如释迦摩尼佛说的因陀罗网 每个人都是依靠其他人的辉映才存在的 自他无别 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当然这需要大智慧才能认证。众生不但指所有人类,动物 ,细菌,也凡指一切有思想的生灵 包括地狱 饿鬼 天龙八部 人非人 等等 寿者相即现在讲的时空,包括过去 现在 未来, 四方,四维,和上下 共十 方 在生活中;如果能够不让念头固化(念头固化即执着,执着即生六道轮回),如果能够认清念头的空性,让所有的念头在生起时即自我消融,就像飞鸟掠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在不可动摇的宁静中保持自由 安适,在八万四千法门中,选择一门深入,精进 就可以出六道轮回 到时就像章嘉大师言;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物质现象在你眼前都不复存在了 六道轮回也没有了 证果了 开悟了

网友(3):

佛说无我,是实相。是对治烦恼的根源我执。一般人只是自然我执,若推求我的相貌,则有外道和哲学家提出的“我”-常,一,主宰,自成。这都是我的相貌,失去此四相,我执便瓦解。我执破除,便得解脱。
因此,佛教中用止观修行来如实观察,清除我执的成见而见证真理。在一切法,色受想行识中观察,都是因缘相依相待,刹那转变的,没有常一主宰自成的东西,这就是否认了“我”,而达到无我。无我并不是忘我,那只是一般相似说法,佛教其实是智慧,而不是遗忘忽略,也就不是忘我,而是从观察中确认无我,生起无执着的智慧。
要理解法义,就需要学习,把无我的教义搞清楚,并在止观中实践。只有在教理上清晰,止观中实践,才可以更清晰的观察无我而达致涅磐。这样,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关照无我,无常,以无执着的心行一切善法,就是实践了。
所以,你问经中所说“无我”如何在实际生活运用。就是先有理论的基础,指导实践,然后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次第。

网友(4):

就是放下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心上不能有自己,因为有自己就是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自己本具的智慧会被自私自利的习气所蒙蔽,无法正确把握住客观的事实,从而看错、想错、做错,看错、想错、做错的结果就是业,有业因就会有果报,会生烦恼。因此佛法教我们放下,放下自己就放下了对立的观念(边见),没有了我的念头,也就没有别人(有人我之分,说明还有我),就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得与宇宙虚空一样广阔,无众生(众生并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所有有情众生和无情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即无空间,无寿者即无时间(寿命代表时间),时间空间也是我们执着产生的假象。

网友(5):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从理体上讲的。从事相上讲是有的。就像我们做梦,醒来何有梦中的你我他,但是“梦幻泡影”里是有的。以这般若智慧对待生活即可,即——可为世间事(吃饭穿衣劳作不可废),不可为世间意也(但要时刻知晓是虚幻的相不可执着)。
这是个明心见性的过程,通过闻思修戒定慧来完成。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夜间的梦,是在醒后方知是梦。人间的梦,醒梦只待(明心见性)大悟了,彻底醒梦就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