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既然称之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点,即普遍性,传染性,可治愈性和复发性。
1、普遍性:今年(1997年)《中国青年报》11月搞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承认最近自己心理状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如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等。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必然会愈益严重。
2、传染性:我在给学习优秀的同学开会时讲到,现在学习较忙、较累,有时同学中也有对作业量大、考试多等问题的埋怨。但优秀的学生不应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情绪有传染性,会极大的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中国青年报》1997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报道:广东有一位防自杀中心研究室的50多岁的主任自杀身亡。究其原因,专家分析:是因为长期和想自杀的人通电话,听到的多是生活中消极的一面(而这些许多又是事实),对他有消极的心理影响,加上他虽然努力了,但最终仍有一些人走上绝路,使他感到灰心、失望。这种负面心理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他,使他也染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其他一些地方的心理问题研究者中也有自杀的现象,引人注目。而一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由于长期受孩子们活泼向上的心理影响,许多人虽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满朝气。
3、可治愈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最轻的是心理障碍、心理脆弱;严重的便发展为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再严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当然就是可以治愈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当然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的。这种病的高发病率年龄段有一特点,即棱形分布,孩子(幼童阶段),由于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压力,可以说没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学生中,据资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问题。
记得有一部外国电视剧《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整,以至于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阶段,同学们的周记中反映学习压力过大,与父母的矛盾,同学相处的烦恼等的话题是特别多的。
到了大学,虽有了文化知识,但仍然缺少社会阅历,心理问题变的更加严峻,有一句说得好:“精神世界越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变得愈加不幸!”近些年,在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导致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到了老龄,由于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难击倒他们的,他们可以很好的进行心理调整。
所以人们常说:儿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气,老年美在洒脱。
尽管多数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随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治自愈,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势在必行的。
4、复发性: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月穿行,生生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人的情绪也不例外,波澜起伏,时好时坏。只要人与外界接触,便总会有种种不顺,心理上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某一个心理疾病治愈了,一但有了适合的条件,便又会复发。
那么,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1、压力:怎样看待压力问题呢?如果有一张好弓,拉得太紧弦会绷断;太松又无法射箭。所以必要的压力还是应该有的。悲观的人往往把压力看作一座大山,自己整天背着它,最后慢慢被它压垮,面对那些信心十足的人来说,压力却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辅翼,是产生动力的原因。所以,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
科学证明,在5—10个大气压和1200—2000℃的高压温压下,利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的排列,就可以使石墨变成金刚石。可见,压力是可以产生奇迹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从事商业,但却落得负债累累,当债主相继上门时,他不得不夜以继日的奋笔疾书,以还债务,几年中便写出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建国初,中国工业刚刚起步时,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看到我国的汽车由于缺少汽油而背着煤气包行驶时,深感作为一个石油工人身上的担子是多么重。顶着外国专家断言的“中国贫油”的压力,在几代石油工人的艰苦努力下,终于使我国的石油工业得以发展。可见,压力恰恰是成功者在成功路上的催化剂。
当然,用同样的力拉不同的弓,有的弓能将箭射得很远,而有的弓却折断了。看来,弓的承受力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面对日益加重的社会压力,努力调整个人心态,以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压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社会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但为了我自己的奋斗目标,我要面对现实。我时常给自己鼓劲,这样就有了自信,有了动力。我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向压力低头。”
2、挫折与不幸:挫折与不幸,对一个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就永远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道深渊,对于强者,却是一笔财富。”(巴尔扎克语)在挫折中,可以激发一个人旺盛的斗志。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逆境出人才”这一名句。
近年来,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话题中,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洗去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逐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力的恢复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所以,真金是从火中锻炼出来的,强者是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奇迹,多产生于厄运中。
据调查,光上海1997年就有10万个“苦孩子”,他们中有残疾者、单亲家庭;他们面临过生离死别、父母下岗;他们有的处于重病之中,甚至于一生都将生活在病痛之中。
“苦孩子”的成长告诉我们,逆境可以变成机会,变成锤炼自己品格和毅力的机会。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艰苦的学习任务没有压垮他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疾病吓不倒他们,他们以超过常人的毅力战胜了厄运,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孩子们在困境中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把他们锤炼成优秀的人……
3、嫉妒:嫉妒心理是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中十分可怕的一种阴暗心理,它是自己不行又惟恐别人行的病态心理。正如黑格尔所言:“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这种狭隘的心理,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
什么叫嫉妒,什么是竞争呢?
比如二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反之,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受人嫉妒,说明你行,也说明你不行;大踏步的向前,别人也就不会再说三道四了。因为那些人只会对周围的人感兴趣。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懂得竞争又懂得超脱的人,才会成功。与嫉妒绝交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优秀业绩。
所以,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能保持健康的心理,拥有健全的认知能力、适度的情感反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个性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是你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中85%是因为有了积极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和生活的效率也高。有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弱者与强者的真正区别,也就在于心理素质的优劣。
要想保持健康的心理,方法很多,这里谈两个方面:
1、 自我节制与宣泄:既然心理与外界总是相通的,那么因外界的变化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异常是不奇怪的。通过有意识的控制,心理疾病是可以消除的。当你发现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时,可以积极寻求帮助,比如可以向你信任的人倾诉,获取他们的劝慰、支持和鼓励。通过各种办法宣泄,如听听音乐,把不快写进日记,这样把积压在心头的不良情绪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也可以自我暗示,积极的暗示将会使你信心倍增,走向成功;消极的暗示则会使人消沉,甚至走向迷信。
2、 改变认识:心理问题虽与人的道德、人品、人生观不是等同关系,但人的心理健康与人生态度却的确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有两个著名作家,一个是因《陋室铭》而著称的刘禹锡,一个是写有《捕蛇者说》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顺而被贬官的经历。但刘禹锡性情旷达,人生态度乐观,虽被贬官,却能将陋室布置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鸿儒”交谈,与“素琴”、“金经”为伴,心理保持健康,寿命达70多岁。而柳宗元被贬后却长期心情不畅,气血郁滞,终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6岁,连他的作品集《柳河东集》也未来得及整理,是刘禹锡帮助他整理出来的。
可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心理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
著名作家柯云路对自我重建心理素质、走向成功强调了四点,我把它摘录如下,送给大家:
对人生——自信积极、微笑乐观;
对困难和压力——满不在乎、轻松自在;
对他人——不卑不亢、宽仁博爱;
对工作——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同学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注:发言时,每一个问题中都穿插有自己及学生的新鲜事例,为节省篇幅,多数事例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