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绩效考核工作的好坏呢?有考核绩效考核的指标吗?

2024年11月23日 07:22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绩效考核工作划分为:项目性工作(制度流程方案设计)、日常工作(收集汇总分析报告数据)腔销。
如果在建设期,以项目性基础工作为主,则重点考核简圆键方案的信度和效度,分别是定性评价项目成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项目拥有人(使用方案的管理人员)对方案应用的满意度;在已有制度下的经营期,则考核日常处理工作量,及时提交率和人均处理数量。
绩效考核属于管理后台工作,除针对一线绩效专员用KPI考核外,其它主管经理人员使用KPI不多,考核其业绩通常不会大幅拦巧变动其奖金,而以项目成果取得任职资格达标晋升来涨薪鼓励。对于急需的重新设计制度和整体方案的,使用项目奖金激励。

网友(2):

一个好的制度出来,永远是有人骂的。但是你要去看,如果是公司里面业绩不好的人骂,这是一个好制度。但如果是你公司员工绩效特别好的人骂,就不是一个好的制度。全员鼓掌的制度一定非常锋野搜差劲,全员骂的制度也非常差劲脊乎。
综上,你去听听员工们的声音银历,再做一个评判就可以了。

网友(3):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简单排序法

  (一)简单排序法的含义 简单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或序列评定法,即对一批考核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 ……”的顺序。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简单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拟定考核的项目。 第二步,就每项内容对被考核人进行评定,并排出序列。 第三步,把每个人各自考核项目的序数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总分数与名次。

  二、强制分配法

  (一)强制分配法的含义 强制分配法,是按预先规定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配到各个绩效类别上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
  (二)强制分配法的适用性

  三、要素评定法

  (一)要素评定法的含义 要素评定法也称功能测评法或测评量表法,是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二)要素评定法的操作
  (1)确定考核项目。
  (2)将指标按优劣程度划分等级。
  (3)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
  (4)进行考核打分。
  (5)对所取得的资料分析、调整和汇总。

  四、工作记录法

  工作记录法一般用于对生产工人操作性工作的考核。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五、目标管理法

  (一)对于目标管理的认识
  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综蠢伍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 目标管理是一种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2.目标管理的优点 目标管理法的优点较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目标的量化标准 目标管理要符合“SMART”的闹誉原则,其具体含义。
  (三)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工作职责范围 2.确定具体的目标值 3.审阅确定目标 4.实施目标 5.小结
  6.考核及后续措施

  六、360度考核法

  (一)360度考核法的含义 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二)360度考核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 然后,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评价。 在分析讨论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双方讨论,定出下年度的绩效目标。
  (三)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

  以绩效改进为中心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自绩效计划开始,经过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到考核结果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闭环;经总结提高后,进入下一轮绩效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绩效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进被考核者达成目标,并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
  程序公平
  所谓程序公平,即绩效管理的体系科学公平,程序规范公正,结果透明公开。
  首先,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决程序公平问题,则考核的公信力将大受影响;
  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摸带弯或索,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刚开始全面推行,案例、经验、数据库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从程序的规范入手,因为程序的规范难度相对较小;
  第三,通过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导全员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为发奖金而开展的年终考评转变为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绩效管理。
  实现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通过培训令大家理解、认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第三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软件等方法,将绩效管理程序固化、标准化,使之能够可持续执行,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绩效考核。
  标准公平
  所谓标准公平,对于绩效管理的要求则更高,它要求绩效管理的目标能够转化为一套具有领先性、体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标准并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单元(组织、部室、岗位),同时,通过配套的数据收集与管理体系,对每个被考核单元给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做到标准公平。所谓标准公平,体现在四个关键点:
  首先,一个绩效管理良好的组织,其绩效考核的整体指向必然是组织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单位的战略或年度目标,因为这才是绩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应该说,这方面事业单位的基础还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分解上述目标,形成针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科室的考核指标,我们称为“战略解码”,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每个季度、每个月都需要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岗位考核指标库,以及针对科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只有分层分类,才能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特点;而科室负责人是绩效考核的中间层,只有这一层级的管理人员熟练、技巧、规范地使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够把单位给予自己的考核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基层,并根据表现给予每一位员工科学、客观的考核结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收集和评估程序。需要财务和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的数据,要明确责任人、数据提交时间、数据报送口径;需要考核小组、述职会或360度评价的,要建立尽可能详尽的评价标准或“目标锚”;需要外部评价的,要做好外部评价机构的选择、管理和审核工作。

  绩效考核方法的特征

  纵观企业五花八门的绩效考核方法(或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可以归为以下八大共同特征:
  (1)紧密拥抱型: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高度融合在一个方案中,很难拆分;
  (2)关系专一型:一个指标一份钱,多个指标多份钱的表现形式;
  (3)轻计划重考核型:指标下达时估算成分过大甚至“拍脑袋”,考核时造势、加压轰轰烈烈;
  (4)强业务弱职能型:考核方案主要针对销售、生产等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往往形式化;
  (5)指标业务化型:指标聚焦在销售、成本、产值等业务类,管理指标由于量化困难而较少;
  (6)指标量化悖论型:为了科学公平而将指标尽量量化,但又由于量化繁杂而趋向简单可行;
  (7)重算帐轻分析型:很多绩效考核方案的目的是算清奖金,而对于出现的问题缺乏分析;
  (8)激励缺乏多元化型:考核结果应用单一,培训、晋升、福利的多种激励与考核关系不大;
  其中,轻计划重考核型、强业务弱职能型、指标业务化型、指标量化悖论型体现在绩效的管理技术层面;紧密拥抱型、关系专一型、重算帐轻分析型、激励缺乏多元化型则体现的是管理导向问题。
  绩效技术在大学中就是教育技术,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重心,所以,在工作当中,绩效的考核一定要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绩效考核的计分方法

  常用的考核指标的计分方法有五种:层差法、减分法、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说明法。
  1、层差法
  层差法是将考核结果分为几个层次,实际执行结果落在哪个层次内,该层次所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的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用人单位提出用人申请经确认的时间到员工入职到位的时间段。
  如果设定的最低完成时间为30日,期望完成时间为25日。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有的权重为15%,即15分,
  假设计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A、25日以内完成,得15分;
  B、25~30日之间完成,得10分;
  C、30日以后完成,得0分;
  2、减分法
  减分法是针对标准分进行减扣而不进行加分的方法。在执行指标过程中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就按照一定的标准扣分,如果没有异常则得到满分。
  3、比率法
  比率法就是用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然后乘以指标的权重分数,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核分数。
  计算公式:A/B*100%*相应的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者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在本季度中占有20%的权重,即20分,所得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4、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法是指结果只有几个可能性,不存在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是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达成率。
  假如季度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不会很多,人力资源部门也许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也许只有7个流程,故信息部所统计的每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该指标的最低要求为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没有完成。
  假如是100%完成,得10分;
  假如没有100%完成,得0分;

  绩效考核的常见的指标
  销售额(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次品率、产品成本、生产员工产值、生产成本降低率)
  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进货成本)
  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节约率)
  营销成本(费销比)
  人员工资成本(人才达成率、人才培训率、工作饱和度、工资效益比)
  税务成本(节税率、税销比)
  商业模式建设(商业模式的量化、标准化、有形化)
  生产系统建设(生产流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组织系统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案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评估)
  业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财务体系建设(财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流程体系建设(运营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