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4年11月16日 21:5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而要想创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不仅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糟糕的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评价一节课的效果好坏,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很少认真地思考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人仍有待于开发而已。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地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并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认识,而把教学当作真正进行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并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保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进而出现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为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师生之间平等地讨论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1.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和班级真正的主人及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可否认,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因而为顺应和谐社会的建立和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需要重新界定师生地位,一方面要使教师放下威严,放弃中心地位,放开领导权力,实现平等参与,民主管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中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并增强责任意识。
2. 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
对于评价方式多元化来说,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是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其中,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到信任;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能使学生体验成功;口头语与表情相结合,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数学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才能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当然,老师还应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设备条件,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些都要求我们既要有教育改革的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
要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全新的数学教材观,在领会数学教材编写意图及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中,数学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只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要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这要求老师要活用教材,使之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1. 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具有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数学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通过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看似非常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2. 放手让学生自主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和纠正中逐步发展的。如果因为怕学生犯错,而在数学教学中“小心翼翼”地把实践步骤划分过细,甚至纳入教案,可能会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后内疚与挫折的情感体验,结果只会使学生疏于动手,怯于尝试,创新意识也无从培养。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
3. 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一些灵感的火花,对此老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由此也能激励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
4. 在设计作业上力求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设计练习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口头作业,如说说解题思路,看图编题等。第二,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第三,思维性作业,如设置认真思考的习题、应用题等。第四,综合性作业,如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力、创造力等。第五,开放性作业,如设计一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问题,由此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数学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收获创造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