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简单地理解就是CPU的寻址空间。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上,位的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71年的4位计算到如今已来临的64位计算时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978——1995年:16位大行其道
1978年,Intel推出了首颗16位CPU——8086。在此期间,操作系统走过了16位的PC-DOS、MS-DOS、CP/M-86、UCSD Pascal P-System,MS-DOS开始成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霸主,直到今天,DOS在Windows系统维护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怀念的是,那时国人的电脑上几乎没有不安装WPS For DOS(早期的文字处理软件,相当于现在的 Word)的,为计算机在我国办公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人也成功地开发出了中文DOS系统,如CCDOS等。
198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1.0,之后又陆续推出了Windows 2.0、Windows 286、Windows 386,但由于性能平平而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1990年5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 3.0,加入了许多有用的功能,并首次加入了多媒体功能,被舆论称为“多媒体的DOS”。Windows 3.0一经面世,就取得惊人的成功,一举奠定了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
1995年至今:从16位到32位的飞跃
1985年Intel推出了首颗32位处理器80386。在此期间,1995年8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称为操作系统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从Windows 95到Windows 98/ME,都是混合16/32位计算的操作系统,并不是纯32位操作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虽比过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仍不能满足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2000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2000,开辟了个人桌面32位计算与应用的新时代。2001年发布的Windows XP成为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操作系统。
32位计算时代最成功的应用就是多媒体和Internet,32位的Windows平台上涌现了很多之前只能运行在SGI等大型图形工作站的应用程序,如3DMax、Photoshop等,人们不再为这些多媒体创作而购买极其昂贵的图形工作站,日益成熟的32位计算开辟了PC担任多媒体应用工具的新纪元。
2005年:64位即将君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