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写到: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过” 一词,可知二十里对于“脱身独骑”的沛公来说,并不是太远,也就是说,耗费时间应该不久。从“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可知在刘备返回军营的这段时间里,张良是没有进去的,是估计到刘邦已经抵达军营后才去见的项羽。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细节: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在刘邦出去不多久后,项羽派陈平去叫他回来,可是刘邦是准备回营的,试想,如果陈平知道刘邦想趁机逃跑,一定会禀报项羽,但是根据后文可知,刘邦成功返回,可见陈平并不知道。因此,我觉得在刘邦逃跑的这段时间里,张良应该是在应付陈平(张良也随刘邦出来了,因为在走前张良和刘邦有对话),而项羽应该是在欣赏歌舞吧,因为二十里路程耗时不长,如果项羽沉浸在歌舞中,也就不会在意这点时间了。而且他已派陈平出去召了,项羽的妇人之仁的弱点应该也没让他想太多吧。 我忽然想到一个人,范增,我认为,他应该是可以识破刘邦的计谋的,可《鸿门宴》对这个时候的范增没有提及,只是在张良献玉斗的时候,他“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句话的语气很强,仅仅是因为愤慨项羽没有利用项庄舞剑杀掉刘邦么?如果是这样,那范增在刘邦出去的时候应该会有所警觉,我猜想,在刘邦回去的这段时间,范增应该对项羽的做法很有意见,可能有些生气,但范增应该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他应该会提示项羽,赶快把刘邦喊回来,可能还是因为项羽的不屑一故,使范增没能及时发现刘邦的逃跑。
(?—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
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