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表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 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年平均速度9.7;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四; 3 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1978年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1978年仅为206亿美元) 4 我们消耗的资源多少呢? 以2005年为例:当年我国GDP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当年生产总值的5,当年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而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我们构成了现实的巨大的压力。石油每桶价格突破110美元,铁矿石价格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5。 5 具体产品:我国已有170多种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这一指标分别是日本5倍、英国8倍、韩国16倍,但在整个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则处于末端。 在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日本引进1,再创新是5;韩国引进1,再创新是8;中国引进1,再创新仅为0.07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其著名的《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提到增长的两种类型:依靠投入增加推动和依靠效率推动。 6 改变上述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依靠投入增加推动模式转变为依靠效率推动。而实现上述转变的根本是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人的教育素质。 7 教育指数变动情况:1982年人均教育年限4.2年,1990年5.2年,2000年6.8年,2005年7.5年。 8 历史表明: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4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70左右;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80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真正树立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的理念 2、大幅度增加对教育投入。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6;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4—5;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则达到甚至超过7;中国长期徘徊在2—3,最高年份为3.4但很快回落。 10 3、调整教育结构,加速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工人总数30—40,我国仅为3.5,熟练工人缺乏。 11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我们基本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06年达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达到23。目前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70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大国。 13 2、长期困扰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03年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实行“两免一补”;2005年底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秋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2008年秋季开始在城市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此,中央财政2008年用于教育的投入增加到1562亿,增幅达到31。 14 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资助学生1500元,连续2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取得一定劳动报酬。2007年新学期开始,国家每年用于资助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财政投入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达到500亿元,惠及2000万学生。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部署启动。 15 当前,人民群众意见比较大主要集中在: 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 2、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比较简陋; 3、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导致“择校热”高温不退; 4、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课程改革、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5、素质教育推进十分艰难,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6三、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加之市场机制和法律的不完备,使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城镇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 5.3: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王小鲁等人研究报告: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计算则达到55倍。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其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3.2进一步扩大到3.32。 17 国际上通用的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2006年为0.47,2007年为0.48。基尼系数达到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达到0.5就达到了引发社会动乱等一系列问题的边缘。 18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做的一个有关公平问题的试验,名称叫“最后通牒”。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著名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利己动物,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基本特性,这就是经济人假设。“最后通牒”的实验很简单:我给王、李1000元,由他们分,规则是:1、钱由王来分,怎么分则由王决定,绝对不允许与李商量;2、只能分一次,王的分配方案李不接受,钱我收回。 19 按照“经济人假设”,王最理想的分配方案是自己得999元,给李1元,李必须接受,否则1分钱也拿不到。在全世界五大洲十六个不同文化区域实验结果为:如果王把钱留给自己太多,李宁可1分钱不拿也不与你分,让你也拿不成。分配成功的区间是40—60之间,峰值是55比45,低于40,王不干,李也不干。经过五大洲十六个文化区域的研究后发现,经济人假设不能成立。
放弃
高考 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课本改革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