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越多越好

2024年12月04日 16:3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上周六的省图东南周末讲坛,来自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王枝忠教授,在古代文学海洋中浸淫多年,为大家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才子与佳人,及双方择偶标准的几经变迁。 才子与佳人这两个词,是谁首创的呢? “较早出现佳人形象,是在《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词的出现是在汉代李延年歌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而才子概念的出现也是在汉代以后。” 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王教授认为,最早的要算汉代《西京杂记》里“鼎鼎大名的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见卓文君风流漂亮,便‘以琴心挑之’,后就导致文君夜奔。而在此处较强调相如的文采、文君的相貌,即男才女貌。文中如此形容‘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这便成为后来美女的标准”。由此开了先河。 魏晋南北朝的《世说新语》也不忘给才子佳人留下一幅幅缱绻画卷,但王教授指出,“其中比较完整、写得细腻感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唐代,特别是传奇小说,60%写才子佳人的故事。”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张生见到相国之女惊为天人,但实际上,莺莺小姐不仅有貌,还有诗才,比如她写‘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熏疑是玉人来’。这代表着唐传奇小说与以往才子佳人小说的一个变化:男女均有才有貌;此外,唐代是诗国,互诉衷曲,靠的是诗来诗往。《霍小玉传》对后代同样影响很深,和《莺莺传》一样是才子佳人定位,以诗传情。但唐代很重门第,小玉名为霍王之女,实是小婢所生,地位卑微,于是门第拆散了他们。还有《飞烟传》,飞烟也是位才女,临死时说:‘生得相亲,死亦何恨!’……总之,唐才子佳人小说对双方才貌强调比较多,用诗歌大量体现,但大多以悲剧收场,对后世戏曲影响很深。” 宋元则为才子佳人小说的过渡时期。 “故事更多样化。男主角多为著名文士,女主角身份多样,比如宋代话本小说《流红记》的‘红叶传诗’,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甚至有人指出男主角是中唐著名诗人顾况,而女主角则是一宫女。还有明代白话小说代表《三言二拍》中《苏小妹三难新郎》,不再是早期的私相幽会、两情相悦,而且大多是喜剧结局。” 到了明末清初,则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高峰期,甚至影响到了《红楼梦》。虽然明太祖朱元璋重理学,女性在男性社会中被大量丑化,可见《水浒传》《西游记》中。但物极必反,导致一批文人专门写女性是多么美好。 “《好逑传》典型表现了当时才子佳人的三种条件,有才有貌,人品也要好,之前是不问人品的。该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共处一室一夜谈诗论文,绝无越礼。男性的择偶标准也比从前苛刻,认为才很重要,说:‘前者(相貌)易得,后者(才华)难求,若无后者,宁可不娶。’” 而清代小说绕不过的是《聊斋志异》,这其中除了佳人多为鬼狐花妖,又有了新的变化。“才子有不少是先读书,后经商,为儒商,性关系也比较开放,但也有终身只做红颜知己,如《娇娜》。”同时,清代还有个很大的变化,佳人不再局限于良家女子,而是风尘女子。如福州魏秀仁著的《花月痕》写“秦淮八艳”的,“这些才妓都工诗善画,文人认为只有风尘女子中才有红颜知己,因此对她们极尽褒扬。即‘青楼原有掌书仙,未可全归露水缘’。”

网友(2):

李煜和小周后

网友(3):

才子展现励志气息,杨大侠妥妥造型:谁守不眠夜,诗人在苦吟

杨大侠HeroYang:谁守不眠夜,诗人在苦吟|歌词

1

徐步满江水,

心乱逐尽头。

谁守无人渡,

孤舟卧黄狗。

2

荒凉静生神,

独钟山花开。

野趣自然美,

幽草涧边栽。

3

寒雨射江心,

惆怅灰飞灭。

苍茫云海看,

万径山穷月。

4

四月和风晴,

无计留暖春。

谁守不眠夜,

诗人在苦吟。

5

春水江上涨,

一片浪漫情。

泛舟均是客,

谈笑圣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