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好,虽然潜水泵便宜,但电机容易烧,因为你的水池只有2米,对于一个水泵来说很快就抽完了,到时如果潜水泵露在水外,那时间一久容易烧坏电机,因为是靠水冷的,自吸泵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价格会比较的高,如果你能及时的启停潜水泵的话,那潜水泵的性价比会比较的好,上海业威泵业,应
甘肃:大力促进节水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这对于河西走廊的广大干部群众,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甘肃境内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它们的综合治理,成为直接关系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全局性问题。
在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治沙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正在把麦草打成方格子压沙,到开春,每个格子里都会种上一棵梭梭,浇一桶水。梭梭活了,流动沙丘也就制住了。宋和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文告诉记者:治沙就是得有水,有了水,不怕沙漠制不服。
在河西地区,农田灌溉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4?33%,是节水挖潜的大头。如何解决农业用水与治沙用水、下游输水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关井压田、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节水。一滴水穿起万条线,从结构节水到制度节水再到科技节水和建立节水的长效机制,在记者6000多公里的长途采访中,目睹了河西人建设节水农业的信心和远见。
结构节水:一滴水就是一幅画
日光温室里的双孢菇长得又肥又大,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西滩村的王永贵脸上笑开了花,从2007年8月22日第一次收获到现在,就靠这个九分地的日光温室,他已经收入3万多元,过去我种麦子,一亩地一年要用700方水,最多也就收入600块钱。这个棚子一年只要400方水,肯定够了。王永贵还说,好好伺候这个大棚,全家一年也就够花了,剩下的地他都退耕还草了,准备搞点暖棚种养。
河西走廊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建设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高效节水集约型农业就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武威市2007年共建成日光温室2?47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比上年同期下降6?1%,2008年预计完成7?33万亩,5年内力争使60%的农户户均有1亩以上温室和大棚。从全省范围内看,未来5年内,甘肃全省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面积将从现在的90万亩扩大到150万亩,以每亩节水300方计,年可节水4?5亿方。
高耗水的小麦和玉米也正在被棉花、葡萄、瓜菜等节水高效作物所取代。民勤县红砂梁乡现在90%的土地种的是棉花。
乡长王福和告诉我们,一亩棉花比一亩小麦少用水200多方,收入却高得多。在民乐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的比例已由九五末的64:32:4调整为45:41:14。
设施农业和节水作物的推广,解决了大面积压缩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民增产增收之间的矛盾。耕地压下来干什么?除了少部分必须撂荒进行自然修复外,大部分被用来种草,与饲舍圈养相结合发展草食畜牧业。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表示:现在全省上下正在把学习十七大精神焕发出来的活力,转变为抓好当前工作的具体行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着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水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制度节水:一滴水就是一把尺
我们现在浇的是明白水,花的是放心钱。凉州区永丰镇永丰村村民李忠举带着记者去田间的水渠边看红白相间的水尺,清澈的黑河水在水渠中缓缓流动,为一望无际的农田补最后一次冬水。这叫巴切尔量水法,你看这么高的水走一个小时,就是360方。
开始说要搞水权改革,咱也有想法,嫌麻烦。没想到用水者协会先给修了渠道建了闸。过去得背上麦草去浇水,现在一个人骑上个摩托车,轻轻松松就把水浇了。李忠举告诉记者,现在水权归个人,每亩地一年还省了11块钱水费。
2002年,张掖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始在农田节水方面尝试定额到户、超用加价、转让有偿的水权制度改革。通过实践,农民用水者协会成为突破口,协会不仅参与水权和水价的确定,而且参与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成为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渠道。目前,像永丰村农民用水者协会这样的用水者协会在整个甘肃省已有1768个,涉及行政村2295多个,农户66?8万户,277万人,管理渠道16411条,控制灌溉面积748万亩。
水权有偿转让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民乐县六坝镇王官村村民韩万常说,他家在2007年夏灌时应分配水量1387方,通过各项节水措施剩余水量480方,BA清水泵,在用水者协会的指导下,他把这480方水权以每方0?15元的价格卖给本村村民韩万明,通过水量交易获得了经济效益。
科技节水:一滴水就是一本书
农业科技节水解决的是,怎么能让每一滴水物尽其用的问题。在临泽县平川镇贾家墩村,村民王福伟扒开日光温室里陇椒2号根部25厘米深的营养土,给记者看里面埋着的黑色塑料管,这就是滴灌毛管,咱的辣椒也打上点滴了。2007年农技人员帮我搞了温室滴灌,不但省了三分之一的水一半肥,一年还多生产出了3000公斤辣椒。
在甘肃,农田节水技术的采用正在从政府推广变成农民自发使用。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地处玉门市,专门生产滴灌设备。副总经理刘伟芳告诉我们,过去公司产品主要出口,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直接在本地销售。
目前甘肃全省共发展滴灌约25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5万亩。棉花每亩节水120立方米,增产16?5%;制种玉米每亩年节水300立方米,增产14%;加工型番茄每亩年节水240立方米,亩产平均由5?5吨提高到7?5吨;旱地籽瓜产量由原来的500公斤增加到亩产5000公斤。
长效机制:一滴水就是一盘棋
我们在武威采访前一天,武威农产品流通驻京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武威日光温室里的人参果和小乳瓜有了新出口。武威市委书记张绪胜介绍说,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的运用,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比以往多得多的前期投入和销售风险。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建立适应新生产方式的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护和扶持农民投入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一面是政府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民降低销售风险,另一方面,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链条,农业产业聚集和规模经营的长效引力也在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身于节水农业。玉门市下西号乡党委书记王建民说,市里招商引资建起了玉门绿地生物制品公司,每年要生产3650吨干燥果蔬粉,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和附近农民签订了10万亩的收购合同,现在乡里大部分的土地都被用来种植胡萝卜和南瓜。这些能起垅的农作物就能搞沟灌节水,有了龙头企业,农民也会自发地调整生产结构。
如果水箱距离水池不超过10米,自吸泵好:流量大
超过10米只能用潜水泵:扬程大
不知道 无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