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块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

2024年12月05日 02:4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1分);

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1分);冰块继续吸热,冰块

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1分)。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网友(2):

冰放到常温的水中,热量从水传递给冰;
冰放入杯子中后,由于冰的密度较小,是浮在水上的;
冰的融化过程是这样的:
冰与水接触的部位先融化,而这附近的水域温度下降,

阶段一:由于杯子里本身是常温的水,而水在4℃时密度最大,所以最初杯子里的水在高于4℃时会产生对流,(冰附近的水温度降低后密度增大会下降,下面温度较高的水密度低会上升),在这个阶段,冰是加速融化,而且融化的是冰的表面。

阶段二:当杯子中的水下降到4℃以后,由于温度继续下降水的密度反而会减小,因此,杯子中的水不再对流,杯子最底层水温为4℃,越往上水温越低,水面冰附近水温最低,这个阶段由于冰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来融化,融化的速度就会慢下来直到……

阶段三:当冰的融化速度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冰的表面吸收的热量还来不及使表面融化就被传到温度更低的冰的内部去了,因此此时冰的表面就不再融化,而是从冰的内部开始融化,冰的内部中空了!同时,由于冰内部温度很低,吸热后就会使冰表面部分的水域局部过冷,就会重新结冰而粘到一块。

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清楚冰是浮在水上的,与水的接触面积有限,再要想清楚水的对流过程是暂时的,三要想到冰的内部温度低于0℃,足以使水结冰,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了。

实验:自己找个杯子放点常温水和冰块,过上十几分钟,会发现冰块粘在一起,且冰块是中空的!

网友(3):

分析: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与常温矿泉水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冰块附近的水凝固成冰,冰块就会“粘”到一起. 解答: ①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块温度低于0℃,放在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块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块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在一与.

网友(4):

冷冻室的温度一般是在零下18度左右,当刚拿出来放入水中的时候,由于温度过低,短时间内会使周围的温度降到冰点以下,造成水结冰而两块冰块之间的温度降低的最快,所以会黏在一起

网友(5):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摄氏度,放入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水的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摄氏度;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摄氏度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