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巴西、美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埃及、澳大利亚八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河流水文、植被、气候

2024年11月06日 10:58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日本气候
  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   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   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   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侧气候   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   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   范围为琉球群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地形、地势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导致海水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日本产生影响,主要是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地貌地质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经纬度坐标:南纬 15°45', 西经 47°57' ,所处时区 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自然资源: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矿砂品位极高,多数在60%以上。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森林覆盖率52.2%,是有名的红木之国。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居世界前列。海岸线7400公里。渔业资源丰富。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香蕉产量居世界首位。甘蔗、柑桔产量首世界之首。桔汁的出口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木薯的产量居世界之首。可可、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黄石国家公园大稜镜温泉:全球首个国家公园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位于西半球,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1]全国最低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水系
   从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297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2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7653公里。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达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的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和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锰、铜、铅、锌等。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2009年数据),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森林覆盖面积8. 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 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发电量为1310亿千瓦/小时。核电占俄电力的10%。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 埃及地图
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古埃及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澳四面临海,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为邻,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峡与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海岸线长36735公里。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70%。在东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线长达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岖的多石地带、浩瀚的沙漠和葱郁的平顶山峦,东部有连绵的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 澳大利亚大堡礁
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这两个河流系统形成墨累-达令盆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总面积的14%。最长河流墨尔本河长3490里。艾尔湖是靠近大陆中心一个极大的盐湖,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但长期呈干涸状态。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际上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 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米。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

网友(2):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西低东高、北低南高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2.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④北冰洋沿岸:是终年气候寒冷的极地气候,属于苔原带。
美国
世界农业大国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麦区、玉米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化。)
(3)棉花带:分布在美国的南部,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棉花的生长。
(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7)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3.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②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③消耗能源过多。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随着石油人格不断上涨,家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资源:林、水、水能、铁锰等
2.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带迁移农业;牧场放牧业
(2)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4)经济较发达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受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①在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此气候类似的地区还有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形成于南北纬10°之间,纬度接近20°的
②为什么仍然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暖流影响;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此气候成因类似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西印度群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自然带);
④地降水特征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内陆,热带沙漠因此形成热带荒漠带气候(自然带);
⑤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环状递减,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沿120°E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发达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小麦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机械化生产;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交替进行)
3、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秸秆和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面向市场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较快,工矿业出口的收超过农牧业,特别是煤和铁矿的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A、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B、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C、英国移民最先到达的地方,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8—10月多台风.
冬季,南北温差大.
5、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6、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对外依赖严重)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发达的经济
1、经济发达的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①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①资源、能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及工业区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
4.农业、渔业
(1)思考:日本的农业有何特点?为会出现此特点?
农业用生物技单产高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农业采用小型机械,注重运术和水利建设,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日本渔业非常发达,鱼的捕捞量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5%。
5.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濑户内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网友(3):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西低东高、北低南高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2.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④北冰洋沿岸:是终年气候寒冷的极地气候,属于苔原带。
美国
世界农业大国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麦区、玉米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化。)
(3)棉花带:分布在美国的南部,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棉花的生长。
(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7)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3.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②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③消耗能源过多。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随着石油人格不断上涨,家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资源:林、水、水能、铁锰等
2.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带迁移农业;牧场放牧业
(2)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4)经济较发达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受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①在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此气候类似的地区还有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形成于南北纬10°之间,纬度接近20°的
②为什么仍然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暖流影响;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此气候成因类似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西印度群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自然带);
④地降水特征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内陆,热带沙漠因此形成热带荒漠带气候(自然带);
⑤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环状递减,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沿120°E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发达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小麦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机械化生产;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交替进行)
3、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秸秆和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面向市场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较快,工矿业出口的收超过农牧业,特别是煤和铁矿的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A、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B、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C、英国移民最先到达的地方,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8—10月多台风.
冬季,南北温差大.
5、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6、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原料 国产% 进口%
石油 99.7
天然气 94.3
煤炭 90.9
铁矿石 99.8
棉花 100
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二)、日本的发达的经济
1、经济发达的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①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①资源、能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及工业区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
4.农业、渔业
(1)思考:日本的农业有何特点?为会出现此特点?
农业用生物技单产高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农业采用小型机械,注重运术和水利建设,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日本渔业非常发达,鱼的捕捞量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5%。
5、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网友(4):

日本 地震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