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

2024年11月12日 16:4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填报志愿时,全面的考虑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但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只有拔尖的高分生才能在大学与专业的选择上游刃有余。大部分考生都不可能两全其美。那么,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呢,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而考生自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专业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那么对专业的要求可以有所放宽。近年来,有高校招办老师总结出一条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下面,列举几种不同的情况,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由于每个考生存在个体差异,不要完全对号入座。
  优先选学校——高分考生、能搏名校的考生
  优先选择高校的考生,看重的型春是学校的名气和学习氛围。“985”、“211”工程这类名牌大学,在全国享有盛誉,社会的认可度高。高考成绩能高出这些学校提档线的考生,可以先考虑进院校,再考虑选专业。因为进入大学后还有其他机会:有些大学是按大类招生的,在基础学科学完后再分专业,还有选择的机会;有些大学有转专业机会;有些大学有辅修的机会,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就可以拿到第二个学位。
  在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专业兴趣的高分考生,可先考虑选择心仪的高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报考该校大类招生的专业,或报考实验班。(很多重点高校都开设“实验班”。比如大家熟悉的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等。不少高校的实验班,前两年不分专业,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高校实验班要求的手瞎分数比其它专业更高。)
  另外,那些分数不是特别占优势的考生,例如刚够某个重点大学提档线,可以以搏进名校为主,专业选择为辅。这样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分数要求较低但自己能接受的专业报考,或在入学后通过转专业、辅修二学位等途径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优先选专业——大部分二、三本分数段考生、高职分数段考生
  优先选择专业的考生,考虑的重点是自己的职业倾向。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高考时考生们都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对于有明确职业意向的考生来说,优先选择专业是一种明智的思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明确兴趣方向和专业理想的学生,在大学学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将来的职业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虽然都是二(三)本分数段内的考生,但在同一批次、同一分数段内的考生人数众多,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潜力等方面差异很大。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水平比较接近,各校之间略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二、三本分数段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优先选择专业,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后,再选择以这些专业为特色专业,且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报考。
  高职分数段的考生,更要从选择职业的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优先选择专业,毕租空再根据专业确定学校。在选择专业还要考虑几点:一是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从实际出发,不要跟风。二是理性选择“冷”“热”专业,所谓的“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三是看专业就业面的宽窄。有的专业虽然就业很好,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却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
  现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当初单纯地考虑选学校,忽视了专业的重要性,被大学录取后却被调剂进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读得很痛苦。根据统计,近几年大学退学事件,70%以上发生在大一,退学原因主要是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不适应学校的学业要求以及没有学习动力等。还有些考生、家长抱着“先进校门再说”的想法,希望进大学后再转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转专业是有条件的。考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入学后转专业上,至少应该搞清楚所填学校是否能转专业,需要哪些条件。

网友(2):

在填报志愿时,全面的考虑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
但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只有拔尖的高分生才能在大学与专业的选择上游刃有余。
大部分考生都不可能两全其美。
那么,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呢?
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
而考生自饥亮竖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专业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那么对专业的要求可以有所放宽。
近年来,有高校招办老师总结出一条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中上等考烂大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键谈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网友(3):

在填报志愿时,全面的考虑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但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只有拔尖的高分生才能在大学与专业的选择上游刃有余。大部分考生都不可能两全其美。那么,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呢,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而考生自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专业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那么对专业的要求可以有所放宽。近年来,有高校招办老师总结出一条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下面,列举几种不同的情况,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由于每个考生存在个体差异,不要完全对号入座。
优先选学校——高分考生、能搏名校的考生
优先选择高校的考生,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和学习氛围。“985”、“211”工程这类名牌大学,在全国享有盛誉,社会的认可度高。高考成绩能高出这些学校提档线的考生,可以先考虑进院校,再考虑选专业。因为进入大学后还有其他机会:有些大学是按大类招生的,在基础学科学完后再分专业,还有选择的机会;有些大学有转专业机会;有些大学有辅修的机会,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就可以拿到第二个学位。
在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专业兴趣的高分考生,可先考虑选择心仪的高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报考该校大类招生的专业,或报考实验班。(很多重点高校都开设“实验班”。比如大家熟悉的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等。不少高校的实验班,前两年不分专业,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高校实验班要求的分数比其它专业更高。)
另外,那些分数不是特别占优势的考生,例如刚够某个重点大学提档线,可以以搏进名校为主,专业选择为辅。这样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分数要求较低但自己能接受的专业报考,或在入学后通过转专业、辅修二学位等途径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优先选专业——大部分二、三本分数段考生、高职分数段考生
优先选择专业的考生,考虑的重点是自己的职业倾向。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高考时考生们都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对于有明确职业意向的考生来说,优先选择专业是一种明智的思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明确兴趣方向和专业理想的学生,在大学学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将来的职业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虽然都是二(三)本分数段内的考生,但在同一批次、同一分数段内的考生人数众多,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潜力等方面差异很大。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水平比较接近,各校之间略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二、三本分数段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优先选择专业,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后,再选择以这些专业为特色专业,且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报考。
高职分数段的考生,更要从选择职业的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伏扒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优先选择专业,再根据专业确定学校。在选择专业还要考虑几点缺亩昌:一是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从实际出发,不要跟风。二是理性选择“冷”“热”专业,所谓的“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三是看专业就业面的宽窄。有的专业虽然就业很好,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却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
现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当初单纯地考虑选学校,忽视了专业的重要性,被大学录取后却被调剂进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读得很痛苦。根据统计,近几年大学退学事件,70%以上发生在大一,退学原因主要是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不适应学校的学业要求以及没有学习动力等。还有些考生、家长抱着“先进校门再说”的想法,希望进大学后再转耐亮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转专业是有条件的。考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入学后转专业上,至少应该搞清楚所填学校是否能转专业,需要哪些条件。

网友(4):

我考过两次大学,在两个不同等级的大学中都学习了三年,现在上班一年多,我想我有发言权了吧:

  1. 如果是第一次考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什么大学和选择什么专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不去上大学。正常升学,正常考试,发挥超长或者失常或者一般,在你现在选择大学的时候,看雹雹昌起来大家各不相同,但是,入学后,大家的起跑点都是一样的。大部分的人,将来从事的行业并不是在大学中所学相关的,比如我第一次大学5个舍友,一个去了做科研,三个都去经商了,第二次大学5个舍友,一个考研方向是国防,一个考研方向是文学,一个短短一年就进入了管理层月薪4w,一个进入了国企做着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事情,还有一个隔壁宿舍的同源扒学去了做联通话务员,给联通客服打电话说不定还能遇到那个同学。

  2. 如果想知道在选择专业和选择大学上的差别,那就是:

    1.选择大学就是在选择资源。不同的大学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图书馆的大小肆雹差异很大。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校的设施新旧程度不同。我第一次考的是江西的某挂牌985大学(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占地面积非常大,但是绿化面积也很大,学校内设很多学院,学生比较多,大学最多的不是教室,而是宿舍,图书馆4层,两层是自习室,平时很多人都是去教室上自习,想起来很多往事,仔细想想好像并没有差到哪里去,但是反观我第二次上的大学,是山东的某大学,985211大学,入学不久开了一个迎新会,有请校长来发言,另外最让我惊讶的是,学长学姐们组织的节目,都是我们电子系的,然而相声说的有模有样的,节目也看不出多业余。军训最后阅兵式时,有学长自制的四轴飞行器做航拍,虽然续航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但是飞了好几次,远程遥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给我上专业课的个别老师就是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学校的实验室是由学生自己掌管的,有的学生可以长期生活在实验室甚至在实验室过夜等等。图书馆是12层,除了最顶上两层和1,2层外(1,2层是教室)都是可以自习的。总之,选择不同大学会有不同的经历,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去经历!

    2.选择专业就是选择导师。选择专业不重要,在大学中转专业是常见的,同院可以转专业,不同院也可以转,但是有严格的考核。我的一个同学从电信学院转到了商学院,还有同学从数媒专到了电子信息。不是选择了专业就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你完全可以吃了吐,换专业。而且即使你修完了专业,在就职时,就职要求和专业知识并不直接对接,你将来从事的很有可能和你就读的专业毫无关系。

  3. 适当的为了选择学校而选择专业。第一次考大学,我没有太多的想法,我只想学电子,拿着不到一本,过二本线少许的分数困难的做选择,填了三个志愿,三个不同的学校,同样的专业,只为了那个专业,最后中了第二个志愿。然而我在大学时并没有学到我想要的,然后我回家发现我自学很困难,就再次去考,这次我依然是吧专业放在首位,但是我更加想要去重点学校看看到底与二本院校有多少差距,拿着过重点线将近40分的成绩,我想尽可能的去选择好学校,填了三个志愿,不同档次的学校,基本相同的专业,结果直接中了第一个,原因是,我查阅了历年本地的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我看到前几年,电信学院的本地录取分数线是全校最低,而且基本都是超过重点分数线30分多,虽然全校的整体录取分数线要超过重点线八十分以上,但那都是被商学院等文科专业拉上去了而已。最后如我所愿,尽管当时老师很反对,说我白填了第一个志愿,基本没可能。

就这么多吧,总的来说,高考之后迎接大学,重要的是大学的经历,和专业无关,和学校的关系是经历不同的人生。专业和爱好特长有关,和当下的环境有关,可以选择教师,社会福利比较好,可以选择会计,不会失业,可以选择管理,会成为白领等等。这里面,重要的其实也不是专业,而是证书,我同事现在是hr兼ceo助理,将来可能走向ceo,但是他大学学的是小学教育,而且还有教师资格证。之前的一个老板,大学学的是编程,然而现在他放弃编程而在做模拟电路。不同的专业给你指出了一个方向,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也并不都适合当下环境。如果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去哪,那就闭着眼睛选一个专业。

网友(5):

您好,以下几点可供您参考:
1.专业竞争更激烈在平行志愿下,如果首选学校,就要适当降低专业的要求;如果首选专业,就要考虑降低对学校的选择。这是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必然会使高校的投档分“扁平化”,即以往投到同一所高校的考生相差几十分的现象减少了,考生的分数变成比较接近,“大小年”现象也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专业的竞争就更加剧烈,考生较接近,“大小年”现象也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专业的竞争就更加剧烈,考生要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在专业选择上要留有余地。
2.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的原则填没逗含报志愿的过程实际上是枯笑考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究竟是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可以遵循以下3个原则:
(1)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即:分数上了一本控制线的考生优先选择学校,因为在名牌大学就读,发展空间会更大,而且名牌大学换专业相对容易。而对于各批次中分数较低的考生而言,最好先考虑挑一个好专业,因为现有的分数不支持挑好学校,此时如果能找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对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好处。
(2)文科考生选学校,理科考生选专业因为理工科很多专业隔行如隔山指伍,要改行很困难。而文科类专业因互相包容性强,考生可以更加侧重选择学校。
(3)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学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专业考生如果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倾向非常明确,可以重点放在与该职业有关的专业方面;如果觉得自己将来干什么都可以,可以重点放在学校的名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