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传统习俗

2024年12月03日 04:27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姑娘出嫁要开脸

沔阳(今仙桃)未婚的姑娘伢,被人称为黄毛丫头。就是说未出嫁的姑娘,雅气未消,胎毛未褪,不能称作“大人”。因此,姑娘伢出嫁前,必须扯脸,扯去脸上的汗毛。
扯脸,俗称开脸。开脸一般由女方的长辈、亲属来做,婶母、姑母、姨妈都行。开脸是不用剃头刀子的,用的是一根新棉线,开脸者先在姑娘脸上扑粉,然后用双手绷着棉线,让两根线绞着姑娘脸上的汗毛,轻轻地扯起来。棉线在脸上来回地扯,反复多次,直到将汗毛扯尽。再用煮熟的鸡蛋白,在扯过汗毛的脸上滚动按摩,起到滋润皮肤,防止感染的作用。
上述程序完成后,再梳顺头发,盘成发髻,黄毛丫头就变成了俊俏媳妇。
姑娘出嫁开脸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小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沔阳有户人家娶媳妇,女方家恰好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出嫁,妹妹送亲,姊妹俩平时穿戴一样,出嫁时,妹妹也和姐姐的穿着、打扮一样,连亲生母亲一时也难辨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到了男方家,姐姐下轿,妹妹陪伴身边,人们见两个姑娘一模一样,好奇地争相围观。人多拥护,秩序大乱,牵亲婆错将妹妹当新娘牵走了。姐姐本该上前说明真相,但她羞于开口。妹妹拒绝不愿走,牵亲婆以为新娘害羞,故意作态,强行将她拉去与新郎拜了天地,又被送进了洞房。
未出嫁的姑娘,是不能见夫婿的,新郎自然不认识新娘。当新郎走近,正要与新娘亲近时,被新娘打了一耳光,新娘哭着说:“你真坏,娶我姐姐,为啥拉我拜天地、进洞房,我……我是你的姨妹呀!”
新郎听了大吃一惊,问明前因后果,方知乱中出错,误将姨妹当新娘。新郎送出姨妹,再去寻新娘,新娘早已气走,大喜日子不欢而散。
娶亲中阴差阳差,气坏了女方的父母,他们以为是男方乱点鸳鸯谱,故意戏弄人。一张状子告到州衙,要向男方讨回公道。州官听了原告申述、被告申辨,心里明白了。当堂判案:“男方娶亲,忙中出错,其过在女方。”女方不服,硬说男方是欺负人。州官说:“姑娘出嫁,既做了新娘,理应梳妆打扮,俗话说,女长十八变,上轿一大变,新娘上轿未变模样,还是与平常人一样,又用孪生妹妹送亲,男方误将妹妹当新娘,情有可原。本州做个和事佬,妹妹同新郎错拜天地,也是缘份,只好将错就错,成就好事。”女方父母虽不愿意,也无可奈何,全怪他们自己粗心大意,酿成不良后果。
州官耽心以后再出差错,行榜规定:姑娘出嫁,要精心打扮,要让姑娘变个模样,要像新娘的样子,不能乱了礼仪。这个规定传到民间,老百姓哪能不照办。从那以后,姑娘出嫁,要开脸、盘发、换新妆。日子久了,就成了婚嫁中的一大习俗,并沿袭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姑娘出嫁,开脸的习俗也在逐步演变。如今,姑娘出嫁开脸再不用线扯、蛋白摸了。而是选择高档的美容院,在那里修面、化妆、盘发,用的是高档化妆品,高级婚纱。新娘才是名符其实的“新”娘。

网友(2):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人生中最神圣的时刻之一,承载着两个家族的期许与祝福。在千年的传承中,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婚传统习俗,既庄重隆重,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聘礼:定情之礼,寓意深远
婚姻伊始,男方需向女方送上聘礼,以表示诚意和对女方的重视。聘礼种类丰富,根据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包括金银首饰、绸缎布匹、茶叶酒水等。聘礼不仅是一份物质上的赠予,更承载着男方对女方及其家族的尊重与爱护。
迎亲:仪仗齐备,热闹喜庆
在婚期到来之际,男方会备好花轿或婚车,由媒人带领,浩浩荡荡前往女方家中迎亲。女方需关闭大门,做出一副不愿出嫁的假象,以考验男方的耐心与决心。最终,在媒人的巧言相劝下,新娘会身着凤冠霞帔,由哥哥或弟弟背出家门,踏上婚轿。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吸引着乡亲们驻足观看。
拜堂:隆重庄严,祈福新人
迎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新人将举行隆重的拜堂仪式。拜堂时,新郎官身着长袍马褂,新娘娘穿着凤冠霞帔,面向祖宗牌位或父母跪拜,叩首祈求祖先与父母的庇佑。拜堂有三拜,分别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每拜九叩,寓意吉祥稳固,百年好合。
闹洞房:欢声笑语,喜气盈门
拜堂结束后,亲朋好友会拥簇着新人进入洞房。洞房中早已摆放好瓜子花生喜糖等喜庆食品,还有民间艺人表演各种节目助兴。闹洞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通过各种游戏和调侃,祝福新人早生贵子,永结同心。
回门:新婚宴请,亲友相聚
婚后第二天,新人会一同前往女方家回门。回门时,男方需准备丰厚的回门礼,以感谢女方家人的养育之恩。女方家人会热情款待,并备下盛宴招待新人以及随行的亲朋好友。回门不仅是新婚夫妻的亮相,也是两家亲戚进一步加深了解的契机。
婚俗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承载着人们对婚姻的期许与祝福。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婚俗已经渐渐简化,但其内在的意义却始终不曾改变。对于新人来说,了解并遵循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这段婚姻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