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2024年11月20日 22:17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2005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加快交通发展、突破瓶颈制约”的动员令后,陕西省交通系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交通面貌明显变化,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整个行业处于高位运行、快速增长、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状态。

  1、投资规模增长迅速

  2005年以来,我省交通建设投资连续大幅度增加,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9亿元,超过“十五”期总和,成为历史上完成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交通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约占全省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全省政府投资总量的23%,位居西部前列。在总投资中,高速公路197亿元,农村公路64亿元,干线公路11亿元,其它建设2亿元,全面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

  2、路网规模持续增大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13万公里,公路网密度由2005年的26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58.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国21.7个百分点。高速公路网密度达1.00公里/平方公里,高出全国0.44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在全省公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2063公里,一、二级公路6771公里,三、四级公路8199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比重分别为7.3%、74.9%。按路面等级划分,有水泥、沥青路面里程达到55.9%。

  3、高速公路成绩显著

  2005年以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按照三阶段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强势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三年先后建成洋县-汉中-勉县、富平-禹门口、黄陵-延安-榆林-陕蒙界等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012公里。特别是2007年,建成了秦岭终南山隧道、户县-洋县、吴堡-子洲-靖边、咸阳-永寿等5条高速公路,省境内国道主干线全面贯通,突破了关中与陕南之间一大交通瓶颈,贯通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横向通道,新增高速公路418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063公里,继2003年突破1000公里大关后,又率先在西部突破2000公里大关,在全国排位上升到第10位;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使全省8市1区、65个县(市、区)以高速公路相连通。

  4、农村公路全面丰收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交通部支持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全力筹措建设资金,制定“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政策,签订省市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调动农民群众盼路、修路的积极性,频频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2006-2007年两年间共完成投资108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油路)28000公里,新增通水泥路(油路)建制村11000个,解决了800万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建设通达工程约9000公里,使5000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建成通乡油路5000公里,使193个乡镇通了油路。
  截至200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8211公里,其中县道17205公里,乡道23888公里,村道67118公里;有1464个乡镇通了油路,占乡镇总数的87%,有17150个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油路)、21547个建制村通了公路,分别占建制村总数的60%和75%。

  5、干线公路稳步推进

  在全面铺开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步伐。三年来新增一级公路219公里、二级公路727公里,提高了一批梗阻路段的通行条件和技术等级。尤其是2007年,以关中公路环线、G316、S201、S303等国省干线为重点,投入资金11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350公里。备受全省关注的关中公路环线全线贯通,有力地推动关中“一线两带”发展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6、公路养护效果明显

  按照“高速公路新跨越、干线公路变面貌”的目标要求, 2006-2007年共安排养护资金50多亿元,实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4028公里,建成养管示范路3450公里,路网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深入开展了干线公路市级管理机构改革,形成省公路局—市交通局—市公路管理局的管理新格局;选取13个县区为试点,正式启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省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呈现令人欣喜的新局面。

  7、站场建设明显加快

  2005年以来,在交通部支持下,我们对运输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发展,2006-2007年两年建成汉中、咸阳等一、二级客运站点15个、乡镇客运站点327个、建制村招呼站点2200多个。目前正在建设宝鸡客运中心、西安马家沟货运站和咸阳货运中心等一批一级客货运站点。在加强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客运示范班线创建工作,先后开通了西安至汉中、西安至延安、西安至禹门口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开通了国家高速公路省际互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开展以县城为中心、联系乡镇、贯通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极大地方便广大农民群众的便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