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中的"房"读什么?

2024年11月29日 21:3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转摘自中华房氏网(http://www.10000xing.cn/x170) :
阿房宫是秦王朝在咸阳修建的巨大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后毁于项羽之手,一把大火焚烧个精光,其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阿房宫赋》传唱千年不衰,也让“阿房宫”三字从史籍和宫廷深入寻常百姓家。由于从秦朝一直到诗人所在的唐朝,“阿房宫”一直念[e páng gōng],而后世现实生活中,“房屋”、“房宿”以至“房”姓标准音都念(fáng),且今人都以为四个房不是一码事,对其关联关系不甚了了。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碰到房姓人都会问“你这个姓是念阿房宫的páng 还是房屋的fáng ?”大家还以为这个“pang”字的读音和含义是房这个字的绝版,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解。
一、“阿房宫”简介
据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也有说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
《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则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
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据说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
当然,也有人说,阿房宫不是秦始皇建造的,而是秦惠文王为了纪念儿时玩伴建造的;而且,阿房宫也不是项羽烧毁的。还有人说阿房宫在秦始皇的年代根本没建成。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二、“房”之字解与房姓之“房”和房宿之“房”
(一) 房之结体与女娲神庙有关
《说文解字》对房和户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室在旁为房。半门(繁体字的门)曰户”。据中国古文化研究权威王大有先生等的考证,房字在甲骨文(象形文字)中的字形结体起源于上古女娲神庙的构造: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左为门户之“户”,右为方字。
(二)房人得姓源于“房”邑
房姓之得姓,源于尧帝子丹朱。帝尧生十子,丹朱为其"胤嗣子"(嫡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红上加红",类似于今天的“红孩儿”)。丹朱开通聪明,智慧极高,是世界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欠和顺和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乃翁”。
丹朱公一开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为尧帝长子,故山西省长治市至今仍有一个"长子县",该县还有"丹朱镇"及"丹朱大道"等名。
舜即位后改封丹朱为“房邑”侯(封地上因有一上古女娲神庙而得名“房邑”,地在今河南遂平)。据《路史·国名纪丁》载:帝尧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吴房故城),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礼乐加之,谓之虞宾,天子弗臣……”,说明因"禅让"之故,帝舜对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视之,对房人优礼有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竹简史书《竹书纪年》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 言丹朱尊父命而让天下于舜,自己远避于房地也。另有传说称,帝舜曾代尧治理国政二十七年,并曾以尧帝名义攻打丹朱(或称因舜“偃塞丹朱,不使父子相见”,丹朱曾率三苗讨伐舜),丹朱因得力大将巨人部落首领夸父“逐日而死”失去重要助力,而帝舜有神射手后羿等助阵,在与帝舜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帝尧崩后,因舜的“谦让”,丹朱曾当了三年傀儡皇帝,但大臣们全跑到郊外向舜汇报工作。因此,三年后,舜“顺应人民的呼声”登上了帝位。是为“尧舜禅让”。
同时, 在尧的时代, 由于围棋在古代的另外一个作用是用于占卜和演练军事, 尧将帝位禅让舜, 却把棋艺传给爱子丹朱,后世有人称此为"传舜以王权,授丹朱以神权"。《竹书纪年》称其为"帝丹朱"。《山海经·海内北经》称大禹治水时,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山海经·海内南经》称:“苍梧之山,帝舜葬於阳,帝丹朱葬於阴。”丹朱未践帝位却享有帝号,足以说明其在当时身份崇高。另因丹朱伐舜时,曾受三苗支持,故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湖南、广东等地丹朱被奉为衡山皇、丹朱皇,地位崇高。而在后世相传的正统经史中(现存最古老的竹简史书《竹书纪年》除外),丹朱被描画成“凶神”或主管灾祸的“邪神”。甚至有一支后代被称为“狸姓”,遇到灾荒之年朝廷还要请狸姓人出来代为祈祷消灾。
丹朱死后,其嫡长子房陵袭封,并以封地为姓,后世称“尧帝世孙,得邑为姓”。丹朱其他后代则分别有姓“傅”、“丹”、“狸”的,而房陵的后代除西周穆王时房邑侯房钟之子房沈的后人有一支改姓沈外,均姓房。
由此可知,房姓之“房”源起于房邑,而房邑得名源于女娲神庙,即房屋之“房”。
(三)房氏图腾:殷商甲骨象形文字
据王大有先生研究,房姓是目前已知留下姓氏图腾的128个姓氏之一。房氏图腾:左为一代表南天门的户字(半门),右为化为龙、马形状的人,上部类似屋顶形状的为"风向标"(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 顶部的圆球则代表东方青龙星座之 “房宿”,即天驷房星 (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计四颗星,位于“龙腹”,又因古代“龙为天马”,故又称天驷,意指四配天马,也即西方天蝎座之头部π,ρ,α,β四星,为二三等亮星。)。房氏图腾大意为: 古房人以南天门为基点在观测天上的房宿。黄昏时分,当房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的时候,也就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房星,春天的使者与主持者。
(四)房宿的含义与来历
国内另一姓氏研究权威何光岳先生在《中原古国源流史》中指出,按分野理论,房心二宿对应于宋地。两周时代的这个地域,除宋国外,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国家房国。殷商时,房人的势力也较强大,在甲骨卜辞中也见有卜方人(通房)是否会出兵侵伐商朝。当时的房国亦位于殷的东方。
当鸟夷南迁时,房人也随着一齐南迁。大致生活在河南的东部、安徽的北部。周灭商后,分封诸侯,在河南省的东南部建立房子国。周代时的房国虽然不大,但也有一定影响,致使星相学家将房人命为天上的星宿(即房宿,又称天驷星或房星)。
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曾命太子钊(后为康王)娶房氏(房氏古谱称“周成王三十三年,命王世子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为妻,房氏所生太子,便是后来的周昭王。房氏古谱又称:“至昭王,复娶于房,曰房后。”这位房皇后因供奉先祖丹朱,梦丹朱“授灵而孕“生下周穆王。周穆王南狩时,曾到过其舅家房国。正因此,传说天驷房星在周初曾"降世化八骏"(分别叫作: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 这样的八匹神骏之马,能够日行三万里,周穆王藉之"东歇扶桑,西极昆仑", "四荒八极,无所不至",曾经带周穆王前往昆仑,看过千年之前轩辕黄帝的神宫,也曾经带着他到西王母的地界,与西王母隆重会面,并扫平了一次重大叛乱,留下了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各种版本的《八骏图》名作。周穆王由此被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称为"一个极具神性的,可与佛国铁轮圣王(即佛祖)媲美的人间古帝王”。 "故天驷房星在古代又被称作“辅佐星”----“房星为天子明堂”、“房星,天子议政之所”、 “房星明则王者明”。
同时,另有一些对周穆王喜欢浏览名山大川,奉行无为而治,导致出现叛乱的做法不予认同,认为是“淫佚”之举,并因房后供奉帝丹朱并受灵而孕,且不知房人、房宿与周穆王的关系,不知房皇后供奉丹朱神像是“敬祖”,据此认定周穆王是因她母亲品行不贤淑,才传承给周穆王邪神丹朱的特质,房星下凡是来捣乱的:如李商隐就借「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借古讽今予以讥剌(唐李商隐《瑶池》句)。而白居易也在他的《八骏图》劝诫道:“……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八骏图,君莫爱。”
天驷房星还被奉为"马祖神", 世受各时代崇尚马的民族的供奉。因其昭示春天,房星又被称作主持农事之星,“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
《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载楚灭房国等,杜注曰:“道、房、中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昭公二十二年,吴王夫概奔楚,楚封夫概于房,称之吴房。”《汉书-地理志》载汝南有吴房县,孟康注曰:“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可见,周代之房国即在汝南一带。西汉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颖河之间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阳、安徽省的阜阳等地。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房宿、心宿的分野包括颖川、汝南、沛郡、梁国、淮阳等地,汝南、颖川、淮阳首当其冲。何光岳先生据此称:由此可见,房宿就是指房国,天上星宿的地理分野,与房国的地域正好完全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三、“阿房宫”独特读音的缘于秦腔
专家研究称,阿房宫是因其高、其大、其巨、其广,旷古烁今,才被人们称为“阿房宫”, “阿”指“巍峨高大之状”,“房”本意即正室两边的房子,阿房宫意即“房屋巍峨高大之宫”。可见,这个“房“实即通常的房屋之房。紧接秦之后的汉代许慎在他编的《说文解字》中注明:“房”,声“符方切”(反切韵),即读fang音。可见,“房”字在汉朝就已被读作fang音。
那么,阿房宫三字的音为何被唐朝的杜牧发成[e páng gōng] 而不是[ā fáng gōng]?
我们知道,秦始皇的最大历史功绩是统一四分五裂的中国,并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文字从他开始逐渐统一了,但“字同音”或“音同声”却恐怕一直未能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可以猜想,阿房宫是建在秦地的咸阳地界上,作为一个知名建筑物,阿和房的发音应为当时秦人的地方发音,可能会与中原地区不同,虽有汉朝许慎“统房音为fang”之举,但“阿房宫”作为一个特定历史事件中的特定载体,其发音一直未变,并延续到唐朝。同时我们从唐人一些律诗的发音也可以看到,为了押韵,很多唐诗的发音与今天的标准读音甚至《说文解字》中的音并不同,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就不是读作今天的“xie”而是“xia”,再如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据说也是读“yao”而不是“le”(余秋雨为读错这音饱受责难)。
同时,作为“中原之子”的台湾和闽南、广东一带的客家人,过去念“房”姓的房和房屋的房均作“piong”或"piang", 似应是古语。而老谋子在《有话好好说》中的经典台词“安红:偶爱泥!”(秦腔)也说明秦地音即使在今天仍与标准汉音有很大差异。
四、结论
阿房宫、房姓、房屋、房宿中的四个房,实为同字异音同义。
参考资料:中华万家姓房氏网: http://www.10000xing.cn/x170

网友(2):

阿房宫[ā páng gōng]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网友(3):

老师是对的。现在通读fang

网友(4):

读páng 阿房传说是秦始皇喜爱的一个女子

网友(5):

pang,第二声,按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