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也与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有关。为了强化分析的严谨性,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一般都采用数学抵抗性最小的简单方法,借助于抽象和简化的模型来解决问题。经济学许多经济理论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假设完全竞争和报酬稳定。然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今的新经济背景下,知识信息的可共享性、外溢性和扩散性,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领域边际收入递增取代了边际收入递减,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更加复杂和现实。按照新经济地理学理念,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对决定贸易、集聚和专业化比完全竞争和报酬稳定更加重要。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经济学本身的局限性、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需要是新经济地理学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 已有的关于空间经济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前面所介绍的空间经济研究的传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它们对于空间因素研究的思想都存在许多可取之处的,这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平台,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如何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以推动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中。在新经济地理学出现以前,至少有两次对空间经济学的重大尝试,但是由于没有考虑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最终都失败了。
综上所述,复杂科学的兴起、报酬递增思想的渐人人心以及相应模型处理手段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都为经济学探索“经济空间”的含义提供了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持,“新经济地理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