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中, 为什么有的年份有正月三十, 有的年份却没有? 如何计算?

2024年11月18日 11:40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这与月亮公转(新月出现的时间)和阴历计算的方法有关:

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网友(2):

这是由于长时间的时间推移形成的,就想每4年一个润月一样.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过年的日期,一直在后移!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30日)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29日)。农历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固定编排而成。
那是俗说的小襟月。
月球围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不恰恰是30天,但天数差到一定时就会出现大小月的情况,以使每个月的月初为朔日。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平均值为29天12 小时44分钟。由于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这一周期也有长有短,有30天的是大月,有29天的则是小月。为保证农历每月第一天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并不固定,需要经过观测和推算来确定。正月初一的朔恰逢小月,因此大年三十只好被“省略”了。
不但12月,农历任何月都没有31,至于有没有30,就看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了。其实就是月亮到了朔的位置的时间是上半夜还是下半夜,在上半夜(包括白天)这一天就算到下个月,所以上个月就是29天,在下半夜这一天就算到上个月,就是30天。

网友(3):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