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系统化是现代物流的基本观点

2024年11月19日 16:2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现代物流系统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纵深化发展要求高度的系统化管理。把握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出发,认识现代物流的系统化管理特征,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营运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演进。

  一、前言
  物流(Logistics)作为一个经济行为系统,它通过广泛的信息支持,实现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因而物流系统的机能可以划分为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前者包括输送、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机能,以力求省力化和效率化后者包括订发货、在库、出货管理等机能,力求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的信息活动。这两大子系统的机能不是互相分割、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六大要素的相互结合,利用必要的资源,开展物流服务,促进商流有效、合理地展开。系统是指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的多种要素相互关联、有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1]。
  作为一个系统的关键要素是: 1?系统所具有的目的 2?系统由多种要素组成 3?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的。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在目的上表现在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上,以较低的成本和优良的顾客服务完成商品实体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运动,在原则上具体表现为7R,即适合的质量(RightQuality)、适合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合的时间(RightTime)、适合的地点(RightPlace)、优良的印象(RightImpression)、适当的价格(RightPrice)和适当的商品(RightCommodity)。在要素及其运作上,通过上述的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业,来实现物流系统的目的。很显然,要实现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转,并达到目标,需要物流的系统化管理。所谓物流系统化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系统目标提高向消费者和用户供应商品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物流系统管理的高度化发展,能有力地促进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纵深化发展,否则,物流管理滞后,不仅无助于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而且会对生产和营销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二、现代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特征物流从PhysicalDistribution发展到Logistics的一个重要变革,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要求把物流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加以管理和运行。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管理学层次,具体来说,现代物流的系统化管理的内涵有以下特征
  (一)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现代物流是基于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以顾客服务为目标设定的,它追求顾客服务的差别化战略。在现代物流中,顾客服务的设定优先于其他各项活动,并且为了使物流顾客服务能有效地开展,在物流体系的基本建设上,要求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组织构成等条件的具备与完善。具体来讲,物流系统必须做到:第一,物流中心网络的优化,即要求工厂、仓库、商品集中配送、加工等中心的建设(规模、地理位置等)既要求符合分散化的原则,又要符合集约化的原则,从而使物流活动能有利于顾客服务的全面展开第二,物流主体的合理化,生产阶段到消费阶段的物流活动主体,常常有单个主体和多个主体之分,另外也存在自己承担物流和委托物流等形式的区分,物流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物流活动的效果或实现顾客服务的程度第三,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化,即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和顾客对物流的期望第四,物流作业的效率化,即在配送、装卸、加工等过程中应当运用什么方法、手段使企业能最有效地实现商品价值。
  (二)着重整个物流渠道的商品运动。以往我们认为的物流是从生产阶段到消费者阶段商品的物质运动也就是说,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销售物流”和“企业物流”。而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销售物流和企业内物流,还包括调达物流、退货物流以及废弃品物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如厂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物流活动),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也就是将消费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以保证销售物流行为的合理化。
  (三)以企业整体的效益为最优目的。当今商品市场的革新与变化,如商品生产周期的缩短、顾客要求高效且经济的输送、商品流通地域的扩大等等,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企业物流仅仅追求“部分最优”或“部门最优”,将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取胜。从原材料的调达计划到向最终消费者移动的物流运动等各种活动,不仅是部分和部门活动,而且是将各部分和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现代物流所追求的费用、效益观,是针对调达、生产、销售、物流等全体最优而言的。在企业组织中,以低价格购入为主的调达理论,以生产增加、生产合理化为主的生产理论,以追求低成本为主的物流理论,以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扩大为主的销售理论等理论之间仍然存在着分歧与差异,跨越这种分歧与差异,力图追求最优的正是现代物流理论。例如,从现代物流管理观念来看,海外当地生产的集约化,虽然造成了输送成本的增加,但是,由于这种生产战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因而是可取的。
  应当注意的是,追求全体最优并不是可以忽略物流的效率化,物流部门在充分知晓调达理论、生产理论和销售理论的基础上,在强调全体最优的同时,应当与现实相对应,彻底实现物流部门的效率化[4]。
  (四)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首先在物流手段上,从原来重视物流的机械、机器等硬件要素转向重视信息等软件要素物流活动领域方面,从以前以输送、保管为主的活动转向物流部门的全体,亦即向包含调达在内的生产、销售领域或批发、零售领域的物流活动扩展从管理方面来看,现代物流从原来的作业层次转向管理层次,进而向经营层次发展。另外,在物流需求的对应方面,原来强调的是输送力的确保、降低成本等企业内需要的对应,现代物流则强调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市场需求对应,进而更进一步地发展到重视环境、公害、交通、能源等社会需求的对应。所有以上论述表明,原来的物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重点,而现代物流不仅重视效率方面的因素,更强调物流效果,也就是说,从成果的角度来看,如果它能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那么,这种物流活动依然是可取的
  (五)以信息技术支持商品、需求的实时供给。现代物流活动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的共同活动,因而现代物流通过这种供应链强化了企业间的关系。具体说,这种供应链通过企业计划的连接、企业信息的连接、在库风险承担的连接等机能的结合,使供应链包含了流通过程的所有企业,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M),就是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全体商品运动的综合管理。如果说部门之间的产、销、物结合追求的是企业内经营最优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通过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联盟追求流通生产全过程效率的提高,并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即从原来的投机型经营(生产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的经营行为)转向实需型经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生产),同时伴随着各自经营方式的改变。在经营管理要素上,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因为没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的支撑,实需型经营是无法实现的[6]。
  (六)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现代物流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顾客的整个流通阶段所产生的商品运动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此,这对管理活动本身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具体来讲,伴随着商品实体的运动,必然会出现“场所移动”和“时间推移”这两种物理现象,其中“时间推移”在当今产销紧密联系、流通整体化、网络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究其原委,现代经营的实需型发展仅要求物流活动能实现经济效率化和顾客服务化,而且还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所以说,缩短物流时间不仅决定了流通全过程的商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同时通过有效的商品运动为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流通网络或供应链价值,并保证商流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应当看到,现在所倡导的产、销、物三者的结合本质也在于此。如何才能缩短物流时间,如在库的时日数、材料工程滞留时间、计划变更允许日、新产品开发时间、汽车滞留时间,等等,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都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的效率化,只有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控制相关的各种要素和生产经营行为,并将之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时间短缩化的目标。显然,这要求物流活动的管理应超越部门和局部的层次,实现高度的统一管理,现代物流强调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实现一元化管理,真正把供应链思想和企业全体观念贯彻到管理行为之中。

  三、结语
  现代物流系统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满足用户的物流服务需求,追求物流企业整体效益为目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对物流活动进行全程性一元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我国的物流正处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阶段。物流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物流固有的基本属性从古至今始终没有改变,但人们为了提高改善物流的效益和效率,对物流非固有属性的选择和变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些都体现在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人类有智慧的活动之中,由此便产生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分。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其管理的系统化[7]。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的有效展开,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网友(2):

小guo啊,也不用这么积极吧…这么快就到网上来了…

网友(3):

guoguoa啊,这也太速度了吧,同求答案啊

网友(4):

悲催

网友(5):

同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