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胡适的写作手法

2024-10-30 07:21:30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胡适《我的母亲》中有以下几点写作手法:

一、白话语体文章特征。

1、在写作的目的上,白话语体强调考虑读者接受的通俗性。

2、白话语体强调语言表述的明白晓畅。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整篇散文朴素清新,文章毫无成人的姿态,也无学者的深沉,作者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如实道来,真诚倾吐。

3、在写作的思想和艺术意义上,白话语体并非无原则的“白描”,而是历尽绚烂后的平淡,强调文章承载高深思想的诠释化境。

二、文章结构。

1、因果连环的结构,使文章有整体感。

文中前三段写作者别样的童年,第二部分写别样的母亲,第三部分写别样的人生。其结构极其严谨,一气呵成,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不同的母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母亲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别样的母亲”会给孩子“别样的童年”。因果连环的结构,增强文章的完整感。

2、正面侧面相结合,使文章有了立体感。

文中结构三大块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特殊的母亲”。母爱似海,文中的母亲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在她身上涌现出的不平凡的品质让任何人都叹为观止,何况作为她的儿子的作者更是感同身受,他在母亲的羽翼下成长,关爱倍至,对此作者细致地正面描写了母亲的品质,几件小事就让一个和蔼却又严厉,是慈母也是严父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3、用典型细节来证明,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如果作者不是如此详细的叙事,而是每件事都很简略地提到,对每件事所用笔墨都平分秋色,而不用具体的事情或细节来加以描述,其表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网友(2):

网友(3):

  1、记叙与抒情想融合: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如“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一严师,我的慈母。”记叙后抒情,非常感人。

  2、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文章语言非常朴实,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是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

  另外,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翁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作者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巧设对比,形象鲜明:

  如果说本文对母亲的形象塑造比较成功的话,对比手法的运用就不容忽视了。例如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却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