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释义]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语出] 《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为人谦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正音] “行”;不能读作“行列”的hánɡ。
[辨形] “孤”;不能写作“狐”。
[近义] 自以为是 固持己见 泥古不化 顽固不化 死心塌地 执迷不悟 独行其是 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反义] 博采众长 虚怀若谷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孤行一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坚执不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成语饰非拒谏指人不听劝告 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成语后悔无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带人为夫差助威,伍子胥对夫差说越国才是心腹之患,应该除掉,等越国强大了,想消灭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听劝告,反而疏远伍子胥并命他自杀。11年后,强大了的越国一举消灭吴国 ...
成语悔之无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带人为夫差助威,伍子胥对夫差说越国才是心腹之患,应该除掉,等越国强大了,想消灭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听劝告,反而疏远伍子胥并命他自杀。11年后,强大了的越国一举消灭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