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的传说,是传说,不是简介

2024年12月04日 15:07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传说一 驸马沉江

  楠溪江水流到港头乡方岙村东头,成了一个深深的水潭。这潭如一面大宝镜,波光粼粼,时有鱼虾唼喋水面。据传潭中有当年下沉的李驸马的金头!

  李驸马名叫仲意,南宋绍兴辛已(1161年)出生在方岙村。他除脸部以外,全身长毛。四乡邻里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是妖魔怪胎,后患无穷;也有的说他是奇才,将来大有作为。

  仲意确实是个奇才,在他的生母——芙蓉十八金带后裔陈夫人的薰陶下,三岁开始认字,七岁就能题诗作对,到十八岁时,已读遍四书五经,满腹经纶了。经过乡试、会试,在淳熙庚子(1180)年赴京殿试,一举考取博学鸿词科进士。当时他年仅二十岁。

  金榜发后,皇宫大摆筵席,宴贺新科之士。李仲意奉旨赴宴。席罢,皇上命他独自留下,仲意心里猜疑不定。原来,宋孝宗有个大女儿名叫袤正,因眉毛头发都雪白,号称“白祥公主”。昨天晚上,她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道人飘然而来,莫明其妙地说了句:“真龙不露爪,露爪是野蛟”后便飘然而去。公主若有所悟,就在今天的筵席屏垂细察,看见要进士放下长袖,裹指而食。公主求父王招李进士为驸马。皇上也便同意女儿的要求。不久,李驸马和白祥公主成婚,封他为修武郎。

  李驸马虽成为皇亲国戚,但他不迷恋于玉堂富贵,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却屡屡不被采纳。数年过去,眼看金兵不断南犯,报国无望,渐渐起了还乡归隐之意。于是,以省亲为名,奏本皇上,和白祥公主一道还乡。驸马和公主到了方岙,依照皇后的吩咐,在苍山脚下的乌岩坦造了一座广化禅寺。夫妇住在寺中,倒也清闲自在,怡然自乐。久而久之,公主也不想回京了。

  却说朝中有个姓王的奸臣,本是主和派主谋。他深怕驸马回京,与他作对,闻说驸马造了广化禅寺,便无中生有,奏本皇上,告李驸马私造宫殿,妄图谋天夺国。皇上将信将疑,当朝驸马岂能反叛?但他借故还乡,迟迟不归,那又是什么意思?便招驸马回京问个究竟,口谕:“带他首行见朕。”奸臣明皇上旨意,是“带李驸马,首先见君”,却蓄意歪曲圣旨为“带他首,先见朕。”便带上京兵三千,包围广化禅寺,砍下驸马首级,回京复旨。

  驸马被斩,公主悲痛欲绝。她决意为夫鸣冤叫屈,就巧施妙计,先命家丁到林山寺抬大佛,摆在堂中;再急急回京告状。这时,皇后也出来作证,造寺是她的授意。皇上又派人复查,广化禅寺确系祭神、养生场所。但大错已经铸成,人死不得复生,皇上愧悔难当,斩了奸贼来祭驸马亡灵;又赐一个基桥金头给驸马陪葬,以示平反昭雪。

  李驸马的坟墓,做在方岙对面的东岸庄山上。安葬那天,皇宫仪仗哀乐齐奏,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哪知其中有个司仪,看到金头陪葬,顿起邪念。当棺材放在船里,撑到江心时,司仪串通船夫匆匆打开棺盖,偷出金头。正当此时,一声晴空霹雳,狂风顿起,飞沙走石,大雨倾盆,狂涛如涌,渡船翻入江底,溅起三丈高水柱。时值桂花八月,所以后人称此潭为“八月沉江”。
  传说二 苍山娘娘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山尖下的山腰里,住着一户姓周的人家,家长周大伯是一个厚道的种田人,他有一个女儿,村里都叫她周家姑娘。

  一年夏天,楠搏州猛溪一带足足三个月滴雨不下,狗伸着舌头,牛喘着粗气,人热得喉咙里直冒烟。老人们叹息:遇上旱魔啦!

  周家姑娘起早摸黑,挑水浇地。可怜挑去的一点点水,怎能抵得住烈日的烤炙?地干了,田裂了,苗枯了。夜里,她疲倦了,躺在床上,想着枯焦蜷缩的禾苗,想着苦难深重的乡亲,忧心如焚,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要是有个办法,解旱情,那该多好啊!

  一天清早,周家姑娘和嫂嫂到冷水塘浇地,发现塘里有一个圆滚滚、白净净的蛋。她随手拾起蛋,放在口袋里,和嫂嫂抬着水回去。

  到了田头,她摸摸口袋,口袋空空的,蛋不见了。当她再到冷水塘抬水时,发现蛋又在塘里。她又拾了蛋,小心翼翼地放在水桶里,抬着水回去。

  到了田头,一放下水桶,她向桶里一望。咦,蛋又不见了。她心里猜想,这是怎么回事?她又来到冷水塘,只见那只蛋仍在水塘里。这一次,她索性把蛋含在口中,抬着水回去。路上,一块石头绊住她的脚,咕隆冬把蛋吞下肚中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家姑娘好象有了身孕,肚子一天比一天粗。邻居见了迹差,在背后叽叽咕咕。他的父母也长吁短叹,好不忧心。

  “囡啊,你怎么啦?”老俩口问女儿。
  周家姑娘摇摇头,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心中烦躁不安,身上有说不出的难受。周大娘奇怪地发现,女儿光是往高的地方走。

  她先是上了凳子,站在凳子上,她说舒服了。不多久,她心中又烦躁起来。

  后来,她上了桌,站在桌子上,她说舒服了。没几天,又是痛苦难受,她便上了楼。

  这一天,她就是站在楼上,还是烦躁不安,只是呼哧呼哧喘着气,豆粒大的汗珠落下来,她实在受不了,问她娘:“娘啊,哪一座山最高?”

  “最高?近处就算苍山尖。”她娘指着苍山尖,含泪告诉她。

  她看看苍山尖,高耸入云,烟雾缭绕,紧锁的双眉舒展开了,忧郁的脸上闪现出喜悦的光彩。她拉着娘的手,再三吩咐:“我要上苍山尖去,七七四十九天后,叫父亲来看看我。”说着,不由得扑簌簌滚下一连串泪珠。

  姑娘走出村子,穿过树林,直向苍山尖走去。路上,她看到乡亲们露着脊梁,光着脚板,挑水,挖野菜,要饭逃荒……她心里一阵酸痛,就更加烦躁不安起来。上山的时候,她走得特别快。她觉得,往上走一步,肚子里就好受一点。葛藤缠身,她拨开葛藤钻过去。山崖挡路,她匐匍着身子爬上去。累了,顾不得歇;饿了,没什么吃。苍山尖上,坡陡路滑,她一把把抓住青草,艰难地爬向山顶。

  女儿上山后,周家夫妇日夜思念,心都碎了。一天,两天……周大娘掐指算了算,二七十四天过去了,她催着周大伯上山看看女儿。这一天,周大伯起了个早,急匆匆地赶到苍山尖。找呀,找呀,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女儿,只见女儿盘膝坐在草地上,身上缠着一群小蛇。原来,周家姑娘吞下了龙蛋,生下了九条小龙。她要用七七四十九天工夫,在苍山尖上造一个龙潭,给小龙栖身养息。这时,她正给小龙喂奶。

  周大伯见了大惊,快步赶上去,拿起雨伞就打,一打小龙被打断了尾巴。这时,突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九条小龙忽地飞腾入云,一闪不见了。

  周家姑娘对她父亲说:“你来早了,我还没有把龙潭造好,小龙到哪里藏身呢?……”

  周家姑娘话还没说完,周大伯就背起她往山下走。周家姑娘挣扎着要放下她,说身上很难受。周大伯哪里肯依,只是好言好语劝女儿忍耐一下,背她回家。背了不多远,周姑娘说:“爸爸快放下我吧,我连骨头都要散了。”周大伯这才不得不放下她。谁知一放下,周家姑娘的身子就瘫下去,化成一堆泥土。周大伯见状,站在岩石上,大喊三声“天啊!”顿时,狂风呼啸,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下雨了!
  大雨象瓢泼似地倾泻下来,枯苗得水了,楠溪奔腾了,乡亲们在大雨中奔跑欢呼。人们说,周家姑娘是龙娘,往后旱魔作怪,就求她显显神灵,行云降雨吧!

  现在苍山尖上有一种草,草叶卷起来,象被拧成一圈一圈子的,割了,长出来还是这个样子。当地人说,这就是当年周家姑娘上苍山尖时抓住草上山所留的遗迹。苍山尖的叫天岩,据说就是当年周大伯站着叫天的那块岩呢!
  传说三 登仙石

  大若岩陶公洞前有一石拔地而起,曰登仙石。相传三国时,安固县(今瑞安县)有个姓朱的童子,名叫朱孺子。因遭水灾,被洪水从飞云江冲到东海边,幸被一只金龟搭救而免一死。朱孺子如无巢的鸟雀,虽海阔天空却无栖身之所,只得沿街讨吃。一天傍晚讨到永嘉县大若岩陶公洞前,确实是太饥饿、太疲乏了,一屁股瘫坐在洞前巨石根呼呼睡去。朱孺子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是一只大鹏,但双足被麻绳捆住,不能动弹。忽然,走来一位白胡子老人,对他说:“朱孺子,只要你有决心、有恒心修行,功成便能到蓬莱。”说罢,老人举起拐杖一击,把麻绳击断了,大声嘎嘎笑了起来。

  只因这一笑,惊动了陶公洞寺中王玄贞师父。王玄贞师父步出洞外见巨石之侧卧着一赤身的小顽童,便推醒孩子,问他来历。王玄贞师父觉得这孩子身遭厄运,但他能迎逆境而进,劳其筋骨后,必成大器,便收他为徒。

  王玄贞是一位名儒,为避人间纠纷到大若岩石室中静坐炼丹,一心修行。他收了朱孺子后,也是严格要求徒弟,常说:“草木不见其长,然日日在长;励石不见其损,然日日在损”。朱孺子对师父的谆谆教诲也总是心领神会,句句彻悟。他尊师如父,一切杂务,都由自己一手做,让师父专心诵经、炼丹。山中粮食困难,朱孺子常把细粮给师父吃,自己翻山越岭挖草根或采野果子充饥。师徒二人,相依为命,度过漫长的岁月。

  却说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月有余。朱孺子见寺中大米仅留几合,就想上山挖草根充饥。他站在陶公洞寺院门口突然看见一只小花犬蹦蹦跳跳,似在和谁嬉戏。可等朱孺子去追,小花犬却钻入雪地中,一闪工夫便不见了。朱孺子找来锄头去挖,雪有三尺多深,当朱孺子撬开雪后,地上却没有洞,只有一丛枸杞。这枸杞就长在他当年初到大若岩坐卧做梦的地方。朱孺子见这枸杞叶绿茎粗,细长的枝条前端弯曲下垂,叶腋生有短刺。枝上无果无实,却开有紫色的小花朵。于是他又挥锄猛掘,可掘到五尺多深,这枸杞根却细如铜丝。朱孺子灰心了,但转而一想,枸杞的茎也有锄柄那样大,就不信它的根细如铜丝。他又想起大若岩的溪水,有深潭,也有伏流,或许自己掘的是伏流,而深潭还在下面呢。他鼓了鼓劲,高挽衫袖,一口气也不换的挖呀,掘呀,象挖千尺深井一般,直掘得腰酸背痛,还是手不停锄。

  这时,天上太白金星恰从云头经过,见这小孩在巨石边挖了这么深的坑,唯恐巨石被挖倒,有损大若岩陶公洞的风光,便扯了一根胡须,吹了一口仙气,说声“变”。顿时枸杞根就粗大起来,上部形如犬的尾巴,即而便有小花犬的身胸那么粗。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全挖了起来。奇怪,这鲜根竟似一头小犬。朱孺子用指甲掐掐,坚硬象石头一般。朱孺子高兴极了,他象抱婴儿一样,抱着枸杞根,飞步跑到大殿王玄贞师父跟前,并告之前后一段奇遇的情况。师父说:“徒儿,这是天赐给我们的奇珍异物,你拿去把它煮烂,但要记住,煮时切不可离开,要耐心烧,未烂不可吃”。接着王玄贞师父教其烹饪的方法。朱孺子应诺,到灶房将这小花犬洗净后,放在一只斗大的陶罐中,加满水,进柴烧煮。他一连烧了三天三夜,不知添了多少柴,加了多少水,这小花犬就是煮不烂,硬如花岗石,连皮也烧不软。朱孺子想:这那是地骨皮,地骨皮哪有三天三夜还煮不烂的呢?也许是自己弄错了,把硬石块当枸杞看了。但转而一想:就算自己年轻无知吧,师父是位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人,他说的话总不会错吧?唔,要想事成,不可中途而废,世间有许多未成之事,往往是功亏一篑。这样一想,他便坚定信心,继续烧煮。不知怎的,孺子已经好几天没有一餐饭到肚,仍一点也不觉得肚饿。他坐在灶前,慎守陶罐,烧呀烧,一直烧到第七天午夜,这时他实在太疲乏了,再加上被火烤得那么久,唇焦口燥得很。于是拿了一个竹筒做的小勺,把罐中的煎汁舀了半勺喝了。呀,这汁微苦而清香,味极鲜美,吞下咽喉,沁人心肺。接着又去舀,但罐中煎汁不多,舀不起。朱孺子把罐倒转,又倒了半勺喝了。这时,他用筷子试试小花犬,小花犬已糊烂了。朱孺子高喊师父,请他来吃,师父一到,朱孺子把陶罐献上,王玄贞师父见陶罐中没有煎汁,只剩药渣,想必是被徒儿烧干了,认为他不听师训,不守职责,在打瞌睡,心中十分恼怒,举起巴掌,往朱孺子脸上括去。谁知朱孺子因喝了枸杞根的药汤,身轻如燕,一步便跳上洞前的巨石上,并向师父供认:“师父,这药汤是我喝了,请你恕罪。”然后双脚一蹬,飘然腾空飞上九天。因此,后人称这巨石为“登仙石”。王玄贞对着朦胧月色,朝天仰望,忽有所悟:朱孺子吃了枸杞的汤而飞升成仙,若吃了这药渣,也许能长生不老。因而把药渣全部嚼了。结果,他活了七百九十多岁,仅比彭祖少几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