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送别的故事

2024年11月18日 07:49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⑴,白水绕东城⑵; 此地一为别⑶,孤蓬万里征⑷; 浮云游子意⑸,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⑹,萧萧班马鸣⑺。

1、词句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⑷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

⑸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⑹兹:此。

⑺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

2、白话译文: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一去万里,将要登上孤独的行程。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扩展资料:

1、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2、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3、“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4、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送友人

网友(2):

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网友(3):

唐朝时,在安徽省南部青戈江上游桃花潭附近,住着一位好结交名士的隐士,名叫汪伦。他对大诗人李白仰慕已久,总想有机会见一面。当李白第三次到安徽时,汪伦得知李白来安徽漫游的消息后,高兴地投书相邀。他知道李白酷爱饮酒览胜,便在信中诡称:“先生好游乎?此地千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于是,李白于天宝十四年秋天欣然前来泾川(今安徽泾县),游览桃花潭。

网友(4):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温州地区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境地、温饱难继。出于无奈,一些家庭忍痛将孩子遗弃在外。因孤儿数量众多,当时的温州养育堂(现温州市儿童福利院)无法负荷,便统一将这些孤儿送往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河南洛阳。

自2002年以来,洛阳地区的“温州孤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温州的亲人。目前,洛阳当地寻亲团中登记寻找温州亲人的团员有近200人,已经寻亲成功的有23人。

为了能让这些“温州孤儿”与亲人团圆,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牵头,本报雪君工作室及温州电视台公共民生频道《天天讲闲谈》栏目承办,将于今年9月份在温举行一次洛阳“温州孤儿”寻亲大会。

当年,这些孩子是怎样被送到洛阳?交通不便的年代,他们一路如何辗转?记者找到了三名当年参与送婴工作的温州养育堂的老职工。

三位老人头发花白、面貌慈祥、笑容和蔼。回忆起半世纪前那段难忘的经历,老人们目光渐远。她们似乎又看到了曾经不舍的那一张张稚嫩面庞,在长鸣的汽笛声中随列车前往洛阳……

半个世纪过去了,她们都已老去,有的正致力于帮人寻亲,有的只是默默牵挂。在她们稍显杂乱却十分丰富的记忆中,半世纪前那段送别的往事逐渐呈现——从温州到上海,从上海到洛阳,再从洛阳地区到各个县市。

护送前要做“体格培训”一次要带10大袋行李

在李根程的记忆里,当年送弃婴去河南洛阳之前,要先跟当地民政部门进行对接。“我们先把领养表格寄过去,他们会填好寄回来,我们再根据表格上注明的领养人的职业、领养理由来分配这些孩子。”李阿姨说,她们每次要护送50个左右的弃婴过去。身体条件好的,会分给农民家庭;身体条件差的,分给有正式工作的家庭。“这样,孩子们的将来才有保障。”

出发之前,弃婴们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体格培训”,也就是加强营养。当年身为养育堂护士的杨小梅说,为了确保每个孩子有最好的身体状态,养育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要为他们量两到三次体温。

“出发前,所有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准备好小孩子们需要的生活用品。”李根程说,因为路途遥远,加上生活艰苦,他们要自己携带热水瓶、脸盆、痰盂、肥皂、碗、毛巾、调羹等。

“每个小孩子的衣服起码带两套,尿布加起来每次要带上千条。”杨小梅说,所有行李加起来,次次都有10个大麻袋。

晕船晕车的她们一边吐一边给孩子喂饭

78岁的徐慧茜回忆说,每次护送,市儿童福利院都会安排10来名工作人员参与护送,平均每一名工作人员要照顾5名弃婴。而温州去洛阳的路程,并不好“走”。“我们要先从温州坐轮船到上海,再从上海乘坐到西安的火车,中途在洛阳站下车。”徐阿姨说。

“轮船上,风大浪大,我们都不会坐船。常常一边吐,一边忙着照顾小孩,给他们喂饭。”杨小梅和徐慧茜都不会坐船,对她们来说,每一次护送都是一场煎熬,可是,一想到孩子们将会有好的生活环境,她们都咬着牙忍了。

让徐慧茜等三人欣慰的是,护送的路上,总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轮船的船长,火车上的列车长,会为我们准备好路上需要吃的稀饭、饼干之类的主食,这样也让我们轻松了少许。”李根程说。

火车停靠时间仅7分钟争分夺秒将孩子送下车

从温州出发,一路护送弃婴到洛阳,最难忘的是什么?

“洛阳是上海到西安的中途停靠点,火车停留时间只有七八分钟。”徐慧茜说,短短的几分钟,成了护送人员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她们要迅速把50个小孩安全带下火车,不能有一个遗漏。

为了争分夺秒,护送人员分成两队,一队先下车,另一队留在火车上,从窗户里把小孩一个个移出火车。

“时间实在太赶了,有一次,两名工作人员还因此落在了车上。”李根程说,幸好洛阳民政部门及时与列车部门取得联系,安排那两名工作人员在下一站下车,再乘火车返程。

眉心点上一抹朱红只为让孩子们赢得更多疼爱

最初,这些孩子都是送到洛阳市区。列车到了洛阳后,阿姨们带着孩子住进洛阳儿童教养院,当地民政部门再通知相关家庭第二天来领孩子。

次日一大早,阿姨们会把孩子们叫醒,为他们梳妆打扮。那个年代的打扮很简单,阿姨们用筷子底部在红色印泥上蘸一下,然后在孩子们的眉心点上一抹鲜艳的朱红。

而这颗饱满的红点中包含了她们美好的心愿:把孩子们打扮得漂亮点,或许能博得养父母们更多的疼爱。

已经接到通知的家长们早早就来到领孩子的地方,将属于自己的宝贝带回家。是的,他们家中都本无孩子,这些孩子就是他们今后的宝贝。

这也是当时我市民政部门和温州养育堂将这些孩子送出去的初衷。

一次家访的百感交集更多的是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在阿姨们送别的目光中,第一批孩子很快便全部分配完毕,阿姨们甚至没来得及跟孩子们道声别。洛阳民政部门似乎能够体会这种心情,不久后为阿姨们安排了一次“家访”。

阿姨们满心期待,那些孩子都是她们看着长大,就算仅仅数月,也充满牵挂。而再见孩子们,她们百感交集,孩子们已经不记得她们,而是在养父母的臂弯中享受疼爱。虽有失望,但她们更感欣慰。

1957年至1961年,总共11趟,570多名孩子在洛阳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有些在洛阳市区,有些分布在偃师、三门峡(当时属洛阳)等县(市、区)。

弃婴的身世之谜姓氏跟国家领导人的姓

采访中,李根程阿姨为我们解开了弃婴的身世之谜:“从1957年至1961年的5年间,市儿童福利院一共送出570名左右的弃婴到洛阳。登记弃婴的姓氏都是跟国家领导人的姓,如1957年姓刘,1958年姓周,1959年姓宋,1960年姓董,此类姓氏之外的孤儿就有可能不是温州送出去的。”

由于当年每个弃婴都必须凭户口领取口粮,所以福利院在申报弃婴户口时必须认真登记其出生年月,凡其父母有留下生辰八字的,就根据生辰八字换算成出生年月;没有生辰八字的,则根据医生对婴儿生理特征的判断确定其出生年月。

网友(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诗词背后都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