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题目还有解析过程及答案 ,最好附带24个原理的,我懂背书,选择题都对,问答不

2024-10-30 23:56:36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高中政治热点习题归纳
归纳人:临川一中高三(25)班 丁梁 黄维 周恺然

热点一:低碳经济 绿色生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18日,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材料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1.(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④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⑤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2)①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②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如期召开,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规模及各方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但会议期间,各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矛盾,其中夹杂了责备、争吵、抗议甚至哭泣。在经历了曲折后,最终,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理由。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的“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1)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存在着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节能减排。②节能减排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需要;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需要。

(2)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矛盾,充满矛盾、责备、争吵,说明各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我国政府的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说明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环保上,主张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热点二.聚焦上海 关注世博
3材料一 自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我们要让它成为未来几十年社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材料二 半年的会期期间,借助上海世博会谋求经贸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并非个案。丹麦经济与商务大臣在出席“丹麦国家馆日”活动时明确表示,丹麦正寻求加强与中国在环境、科技、经贸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当前人类正面临能源及环境的挑战,丹麦在绿色能源方面拥有很好的经验和技术希望运用这些优势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 分析丹麦希望运用自己的优势助中国发展的原因

3.(1)①可以有效促进投资,扩大内需,发动经济增长
②有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3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4有助于展示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1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丹麦希望运用自己的优势助中国发展符合我国与丹麦的共同利益
2这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世界各国必须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丹麦希望运用自己的优势助中国发展,对丹麦来说,是为其优势技术寻求国际市场,对中国而言,是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发展自我
3丹麦希望运用自己的优势助中国发展是一件互利双赢的事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热点三.物价飞涨 宏观调控
4.2010年7月,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9%-—7.1%,粮食、肉、蛋、奶、糖、水产品、蔬菜、水果的价格均有上涨,特别是猪肉、鸡蛋的价格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简要分析猪肉、鸡蛋价格上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猪肉、鸡蛋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养殖户的收入,调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养殖户的生活水平
2猪肉、鸡蛋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生活支出增多,加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
3猪肉、鸡蛋价格连续上涨,可能也会带来其他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连锁反应,如果调控不力,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5.“中国蒜都”——山东济宁市金乡县的大蒜价格,已经从2009年2月份最低的每公斤8毛钱涨到了每公斤8块钱。而在杭州,普通大蒜的零售价已经达到了12元/公斤,个别大型超市甚至达到了14元/公斤,一路飙升的价格直逼猪肉,以涨幅论,2009年大蒜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超同期的房价和股市涨幅。其中,蔓延全球的甲流疫情、游资的炒作和出口大增对蒜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多位医学权威均表示,“大蒜确实有杀菌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大蒜有预防甲流的功效。”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疯狂的大蒜”的认识
1消费需求受从众等消费心理、商品的使用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供求影响价格,蔓延全球的甲流疫情、出口大增等使大蒜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大蒜价格一路飙升;大蒜的“疯狂”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2大蒜的“疯狂”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损害蒜农的利益,甚至影响大蒜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大蒜市场,保证大蒜产业健康发展

热点四.汇率变化 贸易保护
6.材料一 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我国进口的轮胎实行特殊保障措施,连续三年对从我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
材料二 我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1/3出口美国。我国轮胎企业生产的现状是技术水准普遍不高,一直仅凭低廉的价格占有市场
材料三 美国有五家业界组织表示反对轮胎特保案,认为美国在华轮胎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我国对美轮胎出口的2/3;此外,特保措施非但不能解决美申请人提出的所谓2万人的失业问题,反而会严重影响依赖我国产品的10万名从事轮胎进口和销售人员的就业。
(1) 分析轮胎特保案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评析美方贸易保护的做法是否高明
(1)1导致我国轮胎企业产品出口下降,生产减少,利润下滑,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这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促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需。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2)1美方的做法并不高明
2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
3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客观的。美方一意孤行,高贸易保护也会伤及自身。

热点五.统筹城乡 关注“三农”
7.材料一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二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10年国家要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 请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 请运用矛盾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2 但我国现阶段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3 所以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2)1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农业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3)1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观察和处理复杂事物时,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2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热点六.自主创新 科教兴国
8.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一 中国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促进深空探测、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和提升。如美国研制和发射“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时,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阿波罗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5美元的收益。
材料二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关起门来独立发展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无疑是必然的选择。但历史也一再证明,尖端技术从来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材料三 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说,绕月探测工程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探月活动。2004年1月立项启动绕月探测工程以来,各承研承制单位突破奔月轨道设计、远距离测控通讯、月食影响应对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月球卫星研制和发射场改造等工程的研制和建设工作。
(1) 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启动“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我国月球探月工程的政治意义。
(1)1 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和尖端科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 可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能够掌握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4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
5 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把我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加快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要依靠我们自己,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发、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必须将强国际合作,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必须把加强合作与独立自主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1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有利于提高开发月球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2 探月工程的实施,既需要国家旅行经济职能,又需要履行加强国际合作的对外交往职能,这样既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又发展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3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探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太空竞争中,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9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的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原因。
(2) 请你就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谈谈自己的想法。
(1)1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3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4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1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