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如下:
1、范围不同
(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是发生在在湖北武昌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2)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多场革命运动。
2、时间不同
(1)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
(2)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3、结局不同
(1)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意识开始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
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参考资料:
辛亥革命-百度百科
武昌起义-百度百科
区别如下:
1、时间先后不同: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2、含义不同:武昌起义是一场战役,而辛亥革命是一场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3、作用不同: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
1、思想条件
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2、社会条件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 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1.时间不同: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发生的。在武昌起义之后再开始的辛亥革命。
2.跨度时间长短不同:武昌起义有明确的一天,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包括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3.结果不同:武昌起义使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4.带来的效果不同: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辛亥革命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5.影响不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如下:
1、范围不同
(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是发生在在湖北武昌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2)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多场革命运动。
2、时间不同
(1)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
(2)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3、结局不同
(1)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意识开始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关于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尤其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作如是观者不在少数。与此相关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即把辛亥革命定义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后一种解释显然比前一种解释界域要宽,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为武昌起义,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义”广泛得多。但另一方面,由于特定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又成为对“武昌起义”的性质的界说。这样一来,它又很难与前一种解释划清界限。现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其症结就在于对“辛亥革命”缺乏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界定辛亥革命呢?
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至于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孙中山等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潮州黄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之役、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广州起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存续期间和解体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包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等,虽然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