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子的详细资料

2024年11月22日 16:10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禾本科,竹亚科,用途、特征、习性及种植方法见下:

全世界共有竹种70多属,1000多种,而中国有竹种37属,占世界竹属的50%多,竹种(含变种)500余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2%。而竹种分布排世界第二的日本,只有13个属,230余种,可见,中国竹种具有高度丰富多样性。并且据调查考证,许多竹种为我国特有,其中特有竹属就有10个48个竹种。即酸竹属(Acidosasa)7个种,悬竹属(Ampelocalamus)1个种,巴山竹属(Bashania)4个种,井冈寒竹属(Gelidocalamus)11个种,铁竹属(Ferrocalamus)2个种,薄竹属(Leptocanna)1个种,异枝竹属(Metasasa)1个种,单枝竹属(Monocladus)4个种,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14个种,筇竹属(Qiongzhuea)3个种。
中国竹子多样性及其利用
http://www.ebamboo.cn/news_show.php?recid=1813

最高的竹
在斯里兰卡的贝拉迪尼亚植物园里,有几株竹子其高度达30-35米,即为龙竹。在分类学上这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该属约30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24-30米,幼时常被白色蜡粉,地下走茎(竹鞭)粗短,杆丛生,竹梢常下垂。节间深绿或灰绿色,长约40厘米,直径20-25厘米,锯下一节就能制成一个不算大小的水桶。巨大的竹杆可作建筑用材和引水管。本属大部分种类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也常见栽培。中国约有10多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1999年5月1日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最高的巨龙竹,它高达40米,竹竿粗30多厘米。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

漫话竹子(一)琳琅满目竹世界

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的竹亚科,它形态特殊,非草非木,茎有节且中空,一般呈常绿乔木状或灌木状,早在人类诞生之前,竹子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0多属,1200多种竹子,总面积1400多万公顷。竹子在全球分布广泛,就分布量而言,亚洲居第一位,其它依次是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欧洲境内的竹林都是人工引种而非自然分布。

目前竹子在中国分布广泛,以竹子种植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蓬勃发展,号称"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浙江省安吉县依托当地竹业资源的优势,发展竹产业,宏扬竹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张吉新:安吉的竹子开发利用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我查资料看到,远在宋代的时候,安吉的竹子已经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到了明代、清代的时候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传统的栽培技术。

安吉的竹林资源很丰富,有7个属49种,总面积有98万亩,占安吉县土地总面积的33.4%,形成了连绵100多公里的竹海。除了大面积的野生竹林外,在安吉竹种园里引种的当地和外来竹子品种达300多种,其中有修长挺拨的毛竹;有黄绿相间的珍贵观赏竹种花毛竹;有形状奇特的龟背竹,看上去酷似一个个乌龟壳相连;紫竹,青青竹叶掩映下,紫色的竹杆几分凝重,几分神秘,安吉人视其为吉祥之物,按当地过去的风俗,嫁女儿一定要选用紫竹来做帐竿;还有产自湖南的斑竹,又称湘妃竹,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直至哭得眼睛流出了鲜血,血泪洒在了江边的竹子上,留下了这斑斑点点的痕迹,一段古老的传说赋予了斑竹浓厚的神话色彩。此外还有像高节竹、茶秆竹、佛肚竹、黄秆京竹、凤尾竹、罗汉竹,真是举不胜举,来到了安吉竹种园,就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竹的世界。

竹种园中的安吉竹子博物馆,内设"竹史"、"竹资源"、"安吉竹业"、"竹萃"等主题展厅,以丰富的馆藏实物和史料汇聚古今中外竹子的精华,展示了竹子庞大的家族体系,竹子与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张吉新:对于我们安吉人来说,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是长在竹林里,生在竹林里。每天跟竹子打交道,吃穿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哪一天都离不开竹子。

漫话竹子(二)竹节竹品映风骨

是安吉使我们又认识了不少种类的竹子,或者说是各式各样的竹子,令我们了解了安吉这个江南的竹乡。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著名学者、楚辞专家 文怀沙:在我们国家里面,古典文学传统有一个表现的手段叫缘物寄情,通过物来表达感情。那么就把这个花花草草的性格跟人的世界所追求的真、善、美相结合,然后得到表现。这个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头,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没有什么香味,如果闻到了(那是)一股清气、清香,去闻它还没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丽上了很高的品格。 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陈子昂就用了极大的热情在歌颂竹子的节,他怎么说的呢?"春木"春天的树木,有荣竭,木本的东西它会有凋谢的时候,也会有它繁荣的时候,但是有一样东西就不同,"此节无凋零",竹子的节它是没有凋零这个概念的;"始愿与金石",我愿意什么呢?这个节与金石同在,金石,金属品的金,石头的石,金石是不会变形的,这个节也不会变形的,"终古保坚贞","终古保坚贞"这个诗是陈子昂,就是(写)"前不见古人"的这位伟大诗人,他对竹子的节的歌颂。

梅兰芳先生,他是属马的,甲午年生的,1894年就是甲午海战那年生的,那一年是抗日的那一年,那么他生的这一年就是抗日的,所以日本占领了上海的时候,他拒绝唱戏,他把胡子留起来,我在他墙上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竹子,写了两句话: "傲骨迎风舞",那么下头就写"虚怀抱竹坚",抱着竹子一个坚贞不屈的样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也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他从竹子的性格里想到当时的遭遇而且要学竹子的那种品格。

比方竹子之于盲人很重要,盲人走路他要用竹子的。我就想到我的好朋友,已故的大画家蒋兆和大师,他画人物画很了不起,那么这张画儿画的是旧社会,他通过这张画又有讽刺,又有寄托了他一些痛苦、一种郁闷、寄托他的一种愤懑,这张画画的是一个盲人手上拿一根竹子,盲人走路就靠这个竹子杵着走,画完了以后,他意味深长地题了一首诗,"莫笑吾无目",你不要笑我没有眼睛,"但凭这只竹","人间黑暗地"人间说得是旧社会,这个地方那么黑暗,"有目岂吾如",有眼睛哪里比得上我呢?因为我还有一根竹子在带着我走路,这个里头双关,一个是盲人出来用个竹,那么另外一个说明了画家所追求的那个竹所带他走的那条路,竹走的路是一条高尚的路,就是纹路都是很直的,而且有节,而且是虚心抱竹坚,这样一条路。蒋兆和先生画画的好,这首诗我也没有忘记。

漫话竹子(三)衣食住行竹为伴

文怀沙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对竹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走出,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一看竹子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人们用竹子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特别是在盛产竹子的江南,竹子几乎是最普遍、最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直至今日竹子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的生活中依然不可或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此类推,"靠竹吃竹"的说法应该可以成立,而事实也是如此,在那些盛产竹子的地方以竹子种植、竹材输出和竹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竹产业,早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支柱。

特别是在中国的许多竹乡,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哪一天、哪一样都离不开竹子。用竹子做成的摇车是无数孩童美梦开始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吃着鲜嫩的竹笋与竹林一起长高,学习文化用的也是竹制的笔和纸张,上学背的是竹制的书包。居住有竹楼,使用有竹桌竹椅,过河走竹桥,垂钓用竹竿,至于其它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多得简直无法一一例举。

用竹子编制成衣服和饰物,在中国古已有之。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提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主张,在服装界也出现了一股崇尚自然的设计潮流,竹服饰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度成为了时装领域的一个新的时尚现象,数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服装设计师 阎玉仲:竹子是一个天然的原料,我们怎么样用这种天然的原料来表现服饰文化,我们希望把这种失传的东西逐步地挽救过来,然后结合现代的一些设计要求,按照新的思想意识把这个传统的和现代的融合起来,作为竹服饰文化来讲,怎么样在开发竹子的特性上,把它融在服装设计中间,怎么样能够为服装设计来服务,用它来代替其它的面料,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竹服饰充分利用竹材的天然特性和自然纹理,以对竹材最少的加工,将其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之中,创造出了古韵新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服装服饰作品,经过表演台上模特的演绎,让人不禁感叹是那么的别开生面,又是如此的自然天成。

漫话竹子(四)竹影婆娑入画来

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竹子很早便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而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千百年来中国人写竹、画竹,并且把这一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过程升华为观照社会与民生、塑造精神与品格的过程。

据现有史料记载,竹子成为绘画题材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早是在唐朝,像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寻不到唐代竹画的真迹,但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竹画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从根生从意生,不自笋成自笔成,抬头猛看不似画,低头静听你有声"。

学者、画家 李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画竹最早的真迹那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的画家文同他画竹子为最代表,文同这位画家应该说在中国画竹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画竹的风格影响到以后几百年直到现在人们画竹的风格。

画竹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画家自己的精神的烙印,他的精神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比如清代一位著名的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他号称"扬州八怪"之首,他是一位清官,他非常体恤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在他画竹这样的题材中间,也表现出这种思想,有一开很小的册页,这幅画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它上面据说只有两三片竹叶,而上面那首诗却恰恰给这两三片竹叶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诉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呢?我在衙门里头休息,听到窗外竹子"沙沙沙沙"响,好像是老百姓在跟我诉苦,可是我芝麻大的小州县吏,我怎么能给他们解决这么多的切身的问题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点点的疾苦都是连着我的心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太好了,作为郑板桥这样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清官,他透过画竹来体会民情的苦难,我觉得实在在历史上是值得书一笔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

竹画虽美,但还要会欣赏。首先要看画中竹子的整体资质和造型,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那是一种剪影美、轮廓美,是一种气势和神韵的美;其次在画界人们更习惯将画竹称作写竹,这是因为在竹画作品中汉字书法的笔趣和妙意随处可见。

李燕:比如画它的竹秆,要表现它的刚中有柔,一般来说要用隶书或者是楷书来画竹杆,大的竹秆,竹节要用隶书来画,那么竹的小枝用行草,行书草书之间的那么一种书法,这样显得很挺拔,而画竹叶一般来说要用楷书,一笔是一笔,笔笔送到家。中国的写意画在画竹这种题材的绘画中间,表现书法笔趣,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书法审美的那样一种观点,你来看画竹,恐怕就难以体会到这一层的它的美学含蕴。

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生前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

著名画家崔惠民师从国画大师董寿平,在继承先师艺术精髓的同时,他在竹画创作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个性之路。画案前的崔惠民未曾下笔,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所以崔惠民创作的墨竹,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竹画中的上乘之作。

崔惠民:古语有句话"半生画兰,一生画竹"。画竹子"画到生时是熟时",所以作者越不敢下笔,但是画技也好,作者的思想也好就逐步又提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我这辈子在竹子上面还是学不完,画不完。 李燕:竹从古到今它的自然生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时代变化,因此画竹也有时代的印迹,有很大的变化。

是的,多少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亲近竹子,赞美竹子,竹子更是成为了中国绘画常画常新的不老题材。

漫话竹子(五)丝竹悦耳绕梁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的许多民族乐器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华侨认识和喜爱,这其中不少用竹子做成的乐器,以其与众不同的造型、优美独特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征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人们,给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凭添了无穷的魅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民乐演奏家佟富功先生擅长演奏竹制的民族乐器,他精通的竹乐不下十余种,近些年来佟先生更是把中国的竹制乐器连同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介绍到了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佟富功先生现在正在吹奏的乐器是十分古老的笙,也叫芦笙,在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十多个少数民族也拥有这件乐器,不同民族的笙发声原理相近,在外形上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演奏家耳 佟富功:这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乐器,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乐器的名字叫篪。篪看起来很像笛子,但是演奏和制作完全不同,笛子是这样演奏,篪是双手心朝内的演奏方法,中国古代有仕女演奏图这种的历史资料。

口笛,古代称之为"骨哨",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黄河上游"卡窑"文化遗址都有发现,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口笛能吹奏非常欢快的旋律,特别是能够模仿各种鸟叫的声音。

佟富功: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叫"龙头弓笛",这个乐器龙头龙尾,是弯弓形的,怡似咱们中国古老的一张弓,弓笛起初流传在四川,在唐代大足石雕的图像启示下研制而成的,弓笛的音色浑厚柔美,古香古色,特别适合演奏古老的乐曲。

这种用竹子做成的乐器叫梆笛,起先是用于为河北梆子作戏曲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梆笛的发音明亮高亢,适合演奏非常欢快的旋律。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曲笛",曲笛起初为昆曲伴奏,后来也发展成独奏的乐器,曲笛的音色浑厚柔美。

不要认为这件乐器是笛子,请注意它的演奏方法,竖吹的是箫,横吹的才叫笛。箫也称作洞箫,它古色古香的音色,令人过耳难忘。

这是竹制的排箫,传说为尧、舜所造,唐代以后经丝绸之路流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竹制的巴乌,是傣族和苗族的代表乐器,音色浑厚柔美。

佟富功:这就是竹制的"葫芦丝",是傣族傣家的特有风情的乐器,葫芦丝是多管、双管的乐器,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音色非常美丽,听到葫芦丝的声音就仿佛置身在西双版纳。

和您一样,我也被这些竹制乐器所吸引,也因这美妙的乐声而陶醉,其实啊好看而又好听的竹制乐器还有很多……

网友(2):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奏圣乐的乐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圣的象征地位,因为人闪用竹子来为男性行割礼。
芦苇在日本关于伊泽的创世神话中是心灵得到净化的象征,原因可能在于芦苇与水有关。日语中“芦苇草原”一语意指人间世界。凯尔特民族眼中的芦苇也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而且人们迷信地认为芦苇可以降伏女巫。在中美洲,芦苇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而在希腊和罗马传统中则是畜牧神潘和音乐的代表(因为潘发明的“排箫”由芦苇制成)。芦苇还让人联想起耶稣受难图,因为耶稣殉难时,曾有人用一根芦苇绑着海绵,蘸上醋,去碰耶稣的嘴。芦苇同时也代表了施洗礼者圣约翰。
冬青象征着希望与欢欣。罗马深冬季节举行的农神节中,冬青也是人们所持常青植物中的一种,但只有条顿人在圣诞节期间使用冬青,他们每年12月份喜欢用冬青装饰房屋。

网友(3):

竹子是一种高乔木生长速度较快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比较狭窄稍长,大约有7-16cm,顶端是尖形但是叶片底部较钝。叶片颜色是深绿色,正面没有绒毛,但是背面颜色比较浅,底部有些绒毛。成熟的竹子全身都是绿色一般有10-15节。

网友(4):

我的家乡是竹子之乡,漫山遍野的竹林,有时间去玩啦,顺便可以了解竹。

网友(5):

竹子生长在竹林